石柱县中益乡:打造“红廉感恩”文化品牌 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25 14:11

坚持塑形铸魂、深挖廉洁基因、建设廉洁专线……近年来,石柱县中益乡立足“红色中益·清风净土”目标定位,将清廉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构建起“阵地固廉、文化传廉、共建促廉”三位一体工作格局,通过打造“红廉感恩”清廉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打造沉浸式教育矩阵,强化阵地固“廉”

中益乡依托本土红色初心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梳理整合红色点位、廉洁点位、研学点位11处,打造“以红蕴廉”“以展育廉”“以农养廉”3条清廉专线。通过廉洁氛围“浸润人心”,助力乡村两级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奖项10余项。

强化教育,以红蕴“廉”。整合中益小学、连心大院、初心小院等红色教育基地,将“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进之志”固化于形,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用好载体,以展育“廉”。利用“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基地、重庆市脱贫攻坚历史陈列馆、蜜蜂科普馆等载体,以“实物+故事+科技”形式,精心打造可听、可观、可感的廉洁场景。

创新模式,以农养“廉”。创新“劳动养廉”模式,建立黄连蜂蜜“一苦一甜”劳动教育基地、中堆劳动教育基地、偏岩坝户外拓展基地三大实践平台;研发“我是劳模”“‘苦甜中蜂精神’谱中益最美华章”等行走的思政课程;以劳动厚植勤廉根基,将清廉文化融入研学实践,在多元实践中体悟“守清苦方能得甘甜”的廉洁哲理,推动形成“勤廉一体”价值观。

构建立体式传播体系,突出文化传“廉”

中益乡紧扣“作品塑魂、活动聚力、阵地润心”主题,推动廉洁文化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浸润,实现清廉理念从思想引领到行动自觉的深度转化,推动社会风气呈现出“清朗向上”的浓厚氛围。2024年,马培清家庭荣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全国五好家庭”称号。该乡被列入重庆市首批中小学“红岩铸魂”思政研学精品线路,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2万人次。

深挖资源,创作“廉”作品。联合县委党校、县农旅集团升级初心学院思政实践系列课程,将清廉文化融入县委党校(行政学校)研究阐释内容,围绕“两弹一星”精神、革命烈士感人事迹,开发《赤子之心》《马婆婆讲党恩》《一封红色家书》等清廉课程,通过微党课、干部培训班、研学体验等形式讲好清廉故事。编撰《中益黄精》《中益故事》《媒体视角下的中益》《坪坝花开》等读本,传播艰苦奋斗、益起奔跑精神,激发干群干事创业热情。

丰富形式,开展“廉”活动。开展“廉洁正心月”活动,通过发一批廉洁短信、读一本廉洁书籍、写一封廉洁家书“三个一”活动,激发干部廉洁内生动力。创新非遗“中益土戏”内容,开展《中益是个好地方》《红灯记》《清廉剪纸》等活动,持续传承优秀土家文化;结合非遗“啰儿调”编排廉政山歌《正风肃纪反腐败》《廉政廉洁歌》等,组建“初心文艺队”进村表演,为乡村振兴“铸魂”;联合县教委、团县委、县妇联、县文旅委等单位开展“廉韵青春”“廉洁故事我来讲”“甜蜜清风·家属话清廉”“红色清风润乡土”等系列活动,传播清廉“好声音”。

全域浸润,营造“廉”氛围。依托基层“微腐败”警示教育中心为核心“警示点”、金穗清廉广场为“互动面”、向家坝和偏岩坝家风清廉院落为“传承线”“蜂”清驿站为“融合网”,构建“点线面网”交织的廉洁文化浸润体系,形成“警示震慑、群众参与、家风浸润、数字赋能”四位一体的廉洁文化全域浸润格局。同时,利用LED显示屏、多媒体大屏等常态化传播清廉文化,打造立体化“廉”氛围营造体系。

深化嵌入式治理模式,聚焦共建促“廉”

中益乡以嵌入式治理为抓手,通过监督扎紧制度笼子、网格激活末梢感知、乡风涵养精神内核,将清廉元素融入基层治理。通过“以廉促治”,基层善治格局加速形成,“清廉+贵和”化解矛盾模式成效显著,受到群众高度认可。2024年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1490元。今年以来,黄连、脆桃、辣椒等村集体产业新增1000余亩。

强纪严教,监督固“廉”。将清廉理念、纪律教育融入基层治理,完善村级项目管理负面清单等,规范办事流程、划定权力界限。将廉洁文化贯通集体经济产业管理、运营、发展全过程,打造“清廉促振兴,产业促发展”新模式,创新开展“三资”提级监督和“三到位”群众监督等,“护航”乡村振兴。

融合推进,网格护“廉”。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划分15个清廉网格,线上组建“初心在线”双网格,线下组建“贵和工作团”“十户互助”联防联控、“益”家人志愿服务队等队伍,以“清廉+和谐”为主题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将清廉文化建设深度嵌入基层党建末梢,打造融党建、廉洁为一体的党建小院2个,以“党建红”引领“廉洁清”;设置“清风讲堂”“廉情驿站”等功能区,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讲廉事、田间党课晒承诺”活动,推动村组干部在“家门口”公开述责述廉,接受群众质询评议。

多措并举,乡风助“廉”。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严禁违规操办婚丧事宜借机敛财承诺书》,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清廉价值观落地生根;常态化开展院坝会,通过“村民说事、政策评理、集体决议”化解土地纠纷等矛盾,“调”出和谐氛围;推行“廉洁家风积分榜”,将赡养老人、参与公益、拒收礼品等纳入评分,并按季度公示“红黑榜”,“评”出清朗社风民风。

(记者 隆太良 通讯员 马泽勇 文/图)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胡东强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