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反诈女队长何容容的“滚烫人生”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23 11:06

在綦江区反诈战线上,活跃着一名铿锵绽放的反诈“玫瑰”,她用柔肩承担起繁重的反诈使命,变着法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帮助受害人擦亮眼睛识破骗局。

何容容,女,198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重庆市綦江区公安局合成作战支队副支队长,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6次。

为了保护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从负责反诈工作的第一天起,何容容便带领团队立足辖区特点,深入研究分析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特点和规律,历经实践,总结提炼出了极具特色、满足实战、效能突出、适宜推广的反诈技战法,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充分认可,并向全市推广。

反诈工作的核心是让受害人“醒”在受骗之前

何容容常说,反诈核心是“打击为要,预防为先”,要想做好反诈工作,做好事前防范是基础,确保让受害人“醒”在受骗之前是关键环节。从事反诈工作之初,她查阅了辖区以往的诈骗案件,案卷中的一字一句都让她深深地体会到被骗群众内心承受的痛苦,也更加坚定了和诈骗分子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在接到预警劝阻工作的要求后,何容容牵头在全区范围内组建379支3416人的预警劝阻专业队伍,配套“中心-派出所-社区”三级劝阻机制。近年来,已累计下发预警信息62.7万条,开展精准劝阻51.3万次,避免群众损失4100余万元,辗转全国各地追赃挽损3500余万元。选树万某某预警劝阻成功案例,获评全市反诈预警劝阻十大经典案例,被人民公安报等119家政法新媒体联动宣传,由中国长安网主持形成“超话”,跻身同城热搜榜第一。

创新形式,力争让更多的群众筑牢反诈防线

反诈宣传虽是大水漫灌,但也讲究精准滴灌,如何让群众入脑入心是关键。为精准剖析辖区电诈案件的发案成因,精准定位问题根源,她带领团队撰写电诈警情复盘通报,对事主逐一回访,不断调整数据分析模型赋能反诈宣防。

近年来,她创新建立“123”反诈立体宣传法,创办“反诈拒赌公众号”,吸粉25万人。依托辖区2326个工作群,每日层转典型案例,15万人受益。联合中国移动、重庆农商行等通信、金融部门,开展“识赌拒赌反诈防骗”直播答题活动,1.4万人观看,4万人答题,成为反诈宣传新晋“女主播”。组建50人“反诈宣讲团”,开展宣传3000余场,发放资料50万余份,发动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32万次。联合重庆移通学院打造“警校共建”反诈拒赌宣传教育基地。她凭借一腔热血,掀起一股别出心裁的反诈宣传热潮,她的反诈故事入选2024年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联合推选的全国“百个巾帼好网民故事”。

请战破案,以昂扬的斗志彰显警界“她”力量

何容容凭借多年案侦工作经验,对抓捕、审讯、研判等工作也是得心应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诈骗团伙的犯罪手段,她主动申请一线抓捕工作,获取犯罪团伙的运营模式、体系架构等一手资料,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建议。近年来,她共参与侦办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全国集群战役3次,参与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5件,抓获团伙成员320余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200余万元。

她常说,每一条线索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不管线索大小,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第一时间与被骗群众取得联系,第一时间斩断骗子的网络、电话触角。

经过不懈努力,綦江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和损失连续三年同比下降10%以上,追赃返还比最高达55%。因工作成绩突出,她的反诈宣传工作照荣登《半月谈》期刊,并在全市公安机关所长、教导员培训会上推广反诈宣防工作经验做法。

(邓家宇)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胡东强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