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彭水在行动 | 彭水:“小紫苏叶” 做产业大文章

2024-08-08 10:03

风景动图修改

 

夏天,是一个劳动的时节,也是一个丰收的时节。8月2日,走进石柳乡荞竹村重庆后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紫苏种质园基地里,却是满眼紫色,微风轻拂,紫苏叶特有的香气便扑面而来。

IMG_9457.JPG

新鲜的紫苏叶装箱后放进储藏车。冉立  摄

选、摘、放……地里两位女工手法娴熟,不一会儿就把身边的背篓装满了紫苏叶,送回一旁的木屋。木屋的堂屋外摆着大簸箕,公司技术人员仔细地筛选每一片叶子,然后每10张一捆,打包装箱后放进冷藏车里保鲜。

平日里几乎只在电视中韩式烤肉店里,或者海鲜生肉摆盘中见到的紫苏叶,今年出现在了彭水石柳乡。彭水紫苏协会会长高海林介绍,公司今年特意试种了3亩食用新品种紫苏,专摘鲜而嫩的紫苏叶当菜食。

种植紫苏,彭水有着1400年的历史。“紫苏全身都是宝”,可食用、可入药、可榨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较大经济价值。一直以来,彭水的紫苏主要用作榨油。石柳乡作为重庆后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的核心种植区域,今年发展紫苏1300余亩,其中特别试种了约3亩食用紫苏。时下,食用紫苏已经进入采收期,当地村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采收。

黔中道紫苏合作社技术人员梁家洪介绍,在今年外出考察中发现外地人把紫苏叶子当肉类烧烤的最佳伴侣,觉得十分稀奇,当即找老板要了点种子回彭水试种。

紫苏叶气味辛香,既是中药材,又是清香可口的食材,素有“东方香草”的美誉。“3亩食用紫苏涉及两个品种,一个品种专门是采收紫苏叶,另一个品种是用来制作紫苏茶,过段时间紫苏茶又可以采收了。”梁家洪说,从6月起紫苏叶开始采收,预计可持续采收到10月份,预估亩产值在3—4万元。

这段时间,荞竹村5组村民田琼一直在采收紫苏叶,每天有100元的务工收入。“我一直在基地打工,薅草、施肥、采收,各个田间管理环节我都在,在这里上班,工作、家庭两不误,工资还可以。”田琼开心地说。

目前,基地采收的紫苏叶主要销售到县城部分超市和烧烤店。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基地对食用紫苏的每个生产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品质安全,对肥、水、光、温、风、防病、防虫都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操作,采摘后的叶片确保无土尘、无虫卵、无穿孔、无霉病要求后,按规格分拣包装后入库保鲜后出售。

在县城一超市,记者看到了上架销售的紫苏叶,不少市民正在挑选。“紫苏叶拿来炖汤,做咸菜,泡水喝都可以。”市民陆红英说。超市商场销售部负责人介绍,上架不到2小时就能卖出一箱,深受市民青睐。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后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现有基础上将紫苏产业链与多种项目进一步发展融合,不仅丰富了紫苏全产业项目内涵,同时也推动了紫苏经济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特别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为公司提供科技加持,目前正在进行食用紫苏茶的研制。

高海林介绍,试种食用紫苏成功,目前看紫苏叶销路相当不错,经济效益可观,下一步考虑建大棚种植,保证一年四季都有紫苏叶出售。

 

代佳兴

作   者:冉   立

编   辑:陈乾敏

责   编:张茂玉

总值班:李大明

总编辑:冉显东

汉葭街道:立足“小网格” 做优“大服务”

微信图片_20240507110940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