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多点发力求突破 城乡融合展新貌
2025-04-18 10:05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发展,46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带动农户增收,农产品附加值跃升30%;“四好农村路”织密城乡路网,打通城乡要素流通的物理阻隔,物流配送效率提升50%;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年总收入超65亿元,绘就城乡共荣新图景……
2024年,垫江县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在产业发展、交通筑基、文旅兴业等领域多点突破,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产业升级 共筑乡村振兴新引擎
走进重庆吉之源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之源餐饮)的中央厨房,可以看到,从本地农户收购的南瓜、萝卜等蔬菜正经过清洗、分切、腌制、包装等工序,随后通过冷链物流配送到吉之源火锅门店。
“我们的中央厨房于2022年投用,凭借‘本地采买—统一加工—全域配送’模式,实现了果蔬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衔接,既保障食材新鲜度,又带动周嘉、新民、白家等乡镇的农户增收。”吉之源餐饮有限公司厨品总监王文介绍道。
吉之源餐饮的运营模式正是垫江县食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典范。长期以来,垫江县以“农头工尾”模式为抓手,引导4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构建产销一体化链条。同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机制,让城市的技术、资本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深度融合,形成粮油、果蔬、肉制品等多元加工体系,农产品附加值平均提升30%以上。
(新民镇明月村农业园。资料图)
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垫江县还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聚力打造以粮油为主,生猪、榨菜为辅,水果、中药材、调味品、水产品为补充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协同推进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和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如今,垫江县农业产业呈现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粮油产业初步实现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为打造龙溪河流域百万亩千年良田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培育农村技术人才,成立蔬菜、粮油等7个科技特派团共109名成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近五年来,100余名科技特派员先后开展科技活动101次,开办农民素质素养培训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依托无人机、智能喷灌系统等智能化农业设备,提升播种环节以及果树、蔬菜种植机械化水平,2024年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63%。
(农机在田间穿梭。资料图)
“现代农业不仅要产量,更要质量和效益。”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化、融合化、绿色化和数字化发展,着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科技动能。
路通物畅 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日,记者在太平镇桂花村看到,廖家槽水库环湖路安防工程已经完工,曾经桂花村1社和5社之间泥泞难行的土路,已升级为长两公里、宽4.5米的环湖路。
相似的场景也发生在白家镇湖滨社区,长寿湖沿线一条长达5.5公里的沿湖公路两旁安装了防护栏,增设了路灯、以及限速、弯道等交通标志,不仅便利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让当地的柑橘等农产品能够顺利运出。
交通基础设施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血脉。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工程,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畅通农村“微循环”。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新民镇、沙坪镇、高峰镇和美乡村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160余公里,改造危桥10座,新建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60余公里,完成道路修复养护工程96.89公里、道路病害修复678216平方米,国省道路况检测结果居全市第一,为城乡要素流动创造了基础条件。
(G50沪渝高速杠家镇段。资料图)
在畅通道路“主动脉”的同时,垫江县同步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1+2+25”三级寄递物流节点,优化调整物流货运专线5条,开通客邮班线5条,在5个乡镇推广应用“农客+邮递员”便民服务新模式,实现城区至乡镇快件运输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城区至行政村送达时间缩短至1天,配送效率提升50%。同时,构建“邮运通”——“1+3+N”综合服务体系,升级改造5个融合发展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成25个末端综合服务站点。
如今,垫江县成功创建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市级示范区县,并入选全市“第二批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示范区县典型经验”。2025年2月,垫江县被综评为全市“邮运通”成效突出区县,3月“邮运通”垫江模式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同样亮点纷呈。通过“城乡公交+客运班线+定制班线”三种模式,垫江县已经全面织密城市公交、农村公交、农村客运三张网,实现农村客运“村村通”、群众乘车“点对点”“门对门”。
文旅共荣 激活城乡共富新动能
春日里,走在垫江大地上,恺之峰旅游区内牡丹花开正艳,鹤游镇万亩桃花竞相绽放,沙坪镇金色油菜花随风摇曳,明月山百里竹海苍翠连绵……垫江县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恺之峰景区。资料图)
文旅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垫江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968.42万人,旅游总收入65.57亿,分别增长12.6%、18.9%。
高品质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全要素完善旅游供给。垫江县以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核心,统筹推进80个文旅项目,完成投资超150亿元。天香路沿线巴谷·宿集、裸心隐乡·峰门驿站等精品民宿集群相继落成,恺之峰旅游区完成智慧化升级,明月花谷、仙草园中医药博物馆等特色项目加快建设。沙坪镇毕桥村的传统农耕体验、高峰镇的高山蔬菜采摘等乡村文旅项目蓬勃发展。
提升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质量。通过引入裸心集团等高端民宿品牌,并带动形成裸心·峰门驿站等高端品牌民宿、明月竹乡等休闲度假民宿、猫在伴岛等主题特色民宿10余家,以民宿业态带动乡村旅游;打造中医、豆花等10条特色研学线路,打造中华仙草园、明月山综合训练营地(淬火营地)等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垫江县旅游产品体系日益丰富。2025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景区周边农户通过餐饮服务、特产销售实现户均增收超万元,真正实现了“城市引流、乡村受益”。
(市民在图书馆内学习。)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24年新建文化馆、图书馆社会分馆20个,完成新民镇中医药文化馆、杠家镇大同村农耕文化馆、白家镇乡情陈列馆、桂阳街道春花社区石磨豆花民俗文化馆等乡情陈列馆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全年开展送文化下乡约5200场次,惠及群众30万余人次。原创歌曲《薅出幸福薅出歌》获市级奖项, 举办“唱响川渝·声动垫江”原创音乐会、“三合四季 明月之声”群众文艺汇演,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站在新起点,垫江县将深化城乡融合实践,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全产业链,构建更高效的“企业+基地+农户”协作体系;推进交通网络“毛细血管”延伸,完善智慧物流节点,让城乡要素流动更畅通;依托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等文旅地标,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激活乡村“美丽经济”,让城乡共富的愿景照进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