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下足“绣花功夫” 织就“善治画卷”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25 15:35

▲小而精致的“口袋公园”。 

▲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村民在议事亭议事。 

▲汉丰湖畔彩林如画。 

当推土机的轰鸣与绿植抽芽的细响交织成曲,当智慧泊车与垃圾分类共绘文明图谱,一座三峡库区的滨湖之城正悄然书写新时代的治理答卷。我区以“精微刻度”丈量城市温度,在破立并举、疏堵相济、城乡共治的探索中,将“人民至上”的誓言熔铸于方寸街巷。

2024年以来,全区城市治理领域建立健全高效决策、高位调度、高标落实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多跨协同、纵向联动,紧扣目标挂图打表推进指标任务,实现城市能级新跃升,为全市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作出一域贡献。

城市更新“硬功夫”

钢铁机械挥舞间,顽固违建应声倒下。我区以“零容忍”姿态分类攻坚,拆除积年违建、严控新增苗头,让法律红线守护民生底线。在云枫街道的三峡移民自建房违建整治中,卷尺丈量公平,温情化解矛盾,超规模建筑“消肿瘦身”,释放出公共空间与民心认同。在老旧小区里,一部部“幸福梯”破土生长,悬空多年的老人重拾“说走就走”的自由,电梯按钮按响的是民生温度。

南山的裸岩披上草木织就的“霓裳”,3公里生态绿道蜿蜒成诗;在街头转角的“口袋公园”里,香樟树下新增的适老座椅托起银发笑颜,彩色步道记录着童稚欢跑。在无废公园中,智能垃圾箱与休闲座椅低语着绿色革命,河道旁鸢尾花摇曳,将污水处理厂尾水化作潺潺清流。曾经“灰头土脸”的边角地,如今成了推窗见绿的生态会客厅。

在汉丰湖上,清漂船划开碧波,精准打捞漂浮物;在背街小巷,智能工牌实时定位卫生盲区,大件垃圾“一键上门”解民忧。18万吨生活垃圾开启资源化之旅,餐厨垃圾在生物车间“脱胎换骨”。当“电子身份证”贴在每个垃圾桶,文明习惯已悄然浸润街巷。“路灯卫士”用4万米线路编织“光明网”,桥隧“全身体检”配上北斗监测,城市在科技加持下既显智慧更透温情。

汉丰街道、文峰街道等地33公里“城市血管”焕新,漏损率“瘦身”近半,百姓拧开水龙头便是稳稳的幸福。城区人行道上透水砖如琴键般延伸,新路灯照亮了晚归人的路。在文峰初级中学门前,限时停车位化解“接送潮汐”,正安街道货车场终结“大车流浪”时代。城区65座桥隧实现“应检尽检”,在防撞护栏的金属光泽里,映照出城市守护者的匠心。

从违建废墟上生长绿色希望,在数据云端构筑治理经纬,我区正以“精微刻度”丈量民生幸福。当滨湖公园的晨练者与无人机巡检擦肩而过,当市民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座城的治理哲学愈发清晰——让每一寸空间承载美好,用每一次创新温暖生活。

交通治理“新范式”

在文峰街道双汇街智慧指挥中心,电子屏上跳动的红蓝光点,显示的是清停治乱的工作进度。无人机巡航锁定违停车辆,执法队员五分钟抵达现场,日均劝离车辆近百台次的数据背后,是“城警联动”机制的高效运转。拖移“僵尸车”超千辆、清理占道经营万余起,数字化作城市脉动的舒畅节拍。夜市摊主陈建国收起占道推车时感慨:“路宽了,生意更好了。”

闲置地变停车场的故事在街巷里生长。我区充分利用物业管理区域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小微停车场9座,增加停车位620个,以及新增路内停车位860个,让“绕圈焦虑”化作安心停驻。在文峰初级中学、汉丰四校等学校门前,新建20个限时停车位破解“接送潮汐”拥堵问题,家长扫码停车的滴滴声,成了放学前最美的预告曲。“现在接孩子能精确到分钟,再不用上演‘抢车位’大战了。”家长李慧君轻点手机锁定车位,笑容里满是轻松。

夜幕降临时,我区机关大院的停车位开始迎接“新主人”。全区3000个共享停车位打破时空结界,上班族的轿车与居民的代步车在昼夜交替中完成“换岗”。正安街道货车司机张志杰停好重卡,指着新建的临时停车场说:“以前像‘打游击’,现在有了专属港湾。”当40个乡镇街道加入停车位错时共享联盟,闲置资源化作流动风景,每辆车都找到了自己的“时空坐标”。

在文峰街道老旧社区改造现场,设计师用厘米精度规划车位。40个新停车位嵌入楼宇间隙,既保留百年黄葛树的荫凉,又让归家动线更从容。城市治理者像创作微雕般打磨细节:透水沥青车位会“呼吸”,智能地锁防“霸位”,充电桩与绿植带共生。一位在辖区居住的退休干部说:“每寸空间的重新定义,都是对美好生活的郑重作答。”

从“一位难求”到“有位有序”,我区用治理智慧破解城市停车难题。当北斗系统守护着货车停车场,当共享理念浸润城市肌理,这座滨湖之城正以“停车革命”注解:真正的现代化治理,始于方向盘后的方寸之地,成于为民解忧的寸寸匠心。

绿色发展“同心圆”

在城市商圈里,智能回收箱吞吐之间完成积分兑换;农村院坝前,印着二维码的分类桶成了新“家当”。我区77个先锋社区与306个先锋村串珠成链,“两网融合”点如星斗般遍布,423个村级回收站织就全域覆盖的绿网。在汉丰湖畔的智慧驿站处,退休教师张智慧用两公斤废纸板兑换酱油,她笑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养老金。”

在全区各乡镇街道,5300个分类收集亭点缀乡间小道,968处厨余处理设施飘出草木清香。保洁员王发顺驾驶电动收运车在油菜花地穿梭,车里易拉罐与菜叶各归其位。“从前垃圾靠风刮,现在废品能生金。”村民李以太指着家门口的“三色桶”说,堆肥箱将果皮转化为春耕肥料。

我区126辆收运车奔驰在盘山公路上,1386名保洁员组成流动的“环境卫士”,3.3万余个分类桶、全覆盖的暂存点,构建起“农户初分—村组收运—镇街转运”的闭环体系。在汉丰街道的“环保超市”里,垃圾分类积分能抵物业费;在白鹤街道白鹤村,“绿色存折”可兑换农资;在滨湖公园的环保课堂上,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在展柜前讲述循环经济的故事……从城市智能箱到农村堆肥池,从“随手扔”到“随手分”,我区用制度创新破解垃圾分类的“破窗效应”。当北斗定位系统守护垃圾清运车翻山越岭,当再生资源网络激活城乡经济微循环,这座城的治理智慧愈发清晰:真正的现代化,始于方寸垃圾桶,成于全民共治心。

来源: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宋若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