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大德镇:抢抓农时忙春耕 科学种田保丰收
2025-04-10 14:35
眼下气温逐渐回升,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放眼广袤田野,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在大德镇的田间地头,种粮大户与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平整田块、播种育秧。与此同时,农技人员也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打牢粮食丰产增产根基。
种粮大户育秧忙
日前,记者前往大德镇采访,在高标准农田里,种粮大户余江正带着村民们抢抓农时开展早稻育秧作业,打浆机发出的轰鸣声在田间回响,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村民育秧忙 资料图片
“现在都是机械化耕作,育秧有打浆机,插秧有插秧机,喷洒农药也是用无人机。”余江有着丰富的种粮经验。余江告诉记者,他曾在外地务工,于2012年返乡流转土地种粮。他购买了各种机械设备,除了自用,还帮助其他村民耕作,赚取劳务费。
在大德镇龙王村,种粮大户鄢居胜和儿子鄢亮一起带着村民正在育秧,只见标准化育秧盘整齐铺满田间,村民们弓着腰将浸好的稻种均匀撒入湿润的育秧盘。
“我在龙王村、天宫村共流转了700亩土地,这几年风调雨顺,粮食每年都丰收,但不愁卖。”鄢居胜说,他早年在外务工创业,现在将公司交给儿子管理,他则返回家乡流转土地种粮食,农忙时节,儿子也回来帮忙。
“现在大多数村民都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来种,大德镇的种粮大户有20多户,种植面积共计5000亩,占全镇粮食种植面积的20%。”大德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春华说。
农技干部下田间
不远处,王春华正在指导村民铺设塑料薄膜。“气温变化快,既要保温又要防高温烧苗。”王春华手持测温仪蹲在田垄边,村民围在周围学习调控技巧。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镇上的农技人员都到各个村、社区去进行育秧技术指导。”王春华说,大德镇农业服务中心有13名农技人员,大家分片进行春耕春播技术指导。
为了更好地做好春耕春播工作,3月初,大德镇召开了春播前技术培训会,各村党支部书记、种粮大户等100余人参加培训。
“近期,我们举办类似的培训会比较多,指导种粮大户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来种田,争取今年农业再创佳绩。”大德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吴顺明说。
与此同时,大德镇农业服务中心还对辖区内的农资销售点进行定期检查,查看化肥、种子等储备销售情况,积极宣传各项惠农奖补政策,鼓励村民多种粮、种好粮。
据介绍,今年大德镇种植水稻共计25000亩,其中20多户种粮大户种植水稻5000亩。
“大德镇还将扶持鼓励种粮大户发展大米加工、销售等,打造大德镇中山稻米品牌,让‘大慈山大米’走出开州,销往全国各地。”王春华说。
务工增收前景好
在大慈社区田间地头,大家一起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平整秧田,随后将浸泡好的谷种播撒到秧田里,然后再用竹片支撑起一层塑料薄膜,用来给种子保温。
“虽然有机械,但是很多活还是需要人工来做,现在是育秧时节,每天要请十多人帮忙干活,根据工种的不同,工资在100元至200元不等,中午包一顿饭。”余江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德镇就采取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把土地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进行集中耕作,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确保粮食稳产丰收。
▲春耕春播热闹景象 资料图片
记者观察到,育秧时节,在田间忙碌的多数是妇女,她们除了操持家务、赡养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学,还抽空在家门口务工挣钱。
“我今年66岁,如果种自家的地,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了,所以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来种,有时间就来打工挣点钱,不用操心一年的收成。”正在操作打浆机的村民朱占顺说。
“我们一家三口,丈夫、儿子都在外面打工挣钱,我在家里种点小菜,平时出来打工挣点零花钱。自家的土地也已经流转出去,一亩地有200元的租金。”54岁的村民王淑青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