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 “能”源蝶变 “丰”享红利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25 11:28

兴义镇光伏发电项目

横梁风电场

近年来,我县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深度融入新能源产业发展浪潮,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重塑能源格局,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为探寻能源转型的“丰都实践”,近日,记者深入项目一线,解码新能源产业崛起背后的发展逻辑。

资源优势催生新能源发展热潮

“我县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这无疑为新能源项目的蓬勃兴起搭建了一座天然的优质舞台,是我们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熊伟说,2015年,大唐集团精准捕捉到我县风能资源的巨大潜力,果断入驻丰都,精心打造出丰都境内首个风电项目——三坝风电场。这个项目宛如一颗闪耀的火种,瞬间点燃了丰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熊熊烈火,开启了丰都能源转型的崭新篇章。

“三坝风电场雄踞于海拔1700米的巍峨高山之上,这里的风属于典型的山地风与峡谷风,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极为丰富的风能资源。”丰都运维中心负责人戴兵说,去年,整个风电场平均风速4.9米/秒,风机利用小时为1800小时,发电9000万度。

在三坝风电场的示范引领下,我县乘势而上,陆续开启了回山坪风电场、横梁风电场等多个风电项目的建设征程。截至目前,我县风电项目的总装机容量已飙升至43万千瓦,在重庆市风电总装机容量的版图中占据了五分之一的重要份额,年上网电量也颇为可观,达到了9.4亿千瓦时,源源不断地为丰都乃至更广泛区域输送着清洁电力。

多元项目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我县新能源发展并非单一依赖风电,而是在光伏、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领域多点开花,全面布局,深度优化能源结构。

此外,我县大力推行百万屋顶光伏行动,通过在城乡建筑物屋顶大规模推广光伏发电,有效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这一行动不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还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有力推动我县能源可持续发展。

“我们公司在厂区建筑屋顶大胆尝试,铺设了70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创新用电模式。”重庆吉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福海说,这一举措成效斐然,公司如今40%的用电量都能实现自给自足,生产成本降低了5%。

我县以吉佳节能科技为典型,积极探索并大力推广“光伏+工业”“光伏+储能+养殖”等一系列创新模式,持续不断地释放绿色发展的丰厚红利。

位于玉溪工业园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同样是全县新能源建设的关键成果。该项目设计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能力达4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总量可达14.6万吨,配备了一台日处理400吨的垃圾焚烧线,以及一台10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预计可达6700万度。该项目于2024年5月全面竣工,6月正式发电,不仅有效攻克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还能巧妙利用焚烧垃圾进行发电,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新能源发展带来多重积极影响

随着各类新能源项目的不断推进,我县新能源发展不仅优化了能源结构,还在经济、生态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一系列新能源项目的持续发力,我县的清洁能源装机量呈现出稳步攀升的良好态势,能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熊伟说,“我县清洁能源装机量将有望达到80万千瓦,届时,我们的能源结构将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

新能源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宛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丰都。这些投资不仅带动了新能源产业自身的发展,还辐射到上下游相关产业,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以光伏组件生产项目为例,其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当地工业从传统模式向高端、绿色、智能的方向转型升级。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实施,更是一举两得,既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又为能源供应开辟了新的渠道,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我县新能源发展的宏大蓝图中,栗子湾抽水蓄能项目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且耀眼的光芒。

“该项目于2023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2033年10月建成投用,届时,每年可发电9.12亿度,每年可节省标准煤耗31.6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万吨,对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意义非凡。”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黄仕海说。

记者手记:

我县凭借自身的果敢与智慧,在能源转型的赛道上奋力疾驰,书写着令人瞩目的篇章。县委、县政府对能源转型之路有着清晰的规划与定位,敏锐地察觉到传统能源结构的局限性,果断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坚定的决心推动能源转型。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丰都的土地上蓬勃兴起。众多风力发电机投入使用,将风能有效转化为清洁电能,成为丰都能源转型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县能源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持续攀升,逐渐成为主导力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繁荣,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大量的资金涌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曾经依赖传统能源的工业企业,在新能源的推动下,实现了转型升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环境效益也日益显著。

同时,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技术研发人员到一线施工工人,众多市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入使用,让城市的垃圾得到妥善处理,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为能源供应增添了新的渠道。

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我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果。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能源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展现出能源转型的广阔前景。

来源: 丰都融媒  
编辑: 宋若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