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绘好规划自然资源画卷 交出绿色发展高分答卷
2025-01-07 10:22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展开涪陵美丽画卷,山峦绵延起伏、江河波澜壮阔、森林郁郁葱葱、土地厚重肥沃。
2024年,涪陵区大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三维实景地图”制作案例入选全国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全区新增耕地7873亩……
以空间为纸,人擎画笔,泼墨山水,笃行不怠。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规划泼墨开卷,以绿色描摹底色、以土地固本培元、以资源保驾护航、以服务凝聚民心,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高分答卷,为现代化新涪陵建设贡献规划和自然资源力量。
龙潭河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下好规划“先手棋”
擘画国土空间“新蓝图”
构想发展,登高望远。“规划”先行的理念,贯穿了涪陵发展全过程。2024年,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以全面提升涪陵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导向,精描细绘城市发展脉络。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作用,《重庆市涪陵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获重庆市政府批复,产城融合研究、白涛城市副中心概念性规划研究、近期规划编制等工作有序开展,持续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印发《涪陵区加快推动镇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案》,加大对大木乡、武陵山乡、百胜镇等6个乡镇编制开展工作的统筹指导,促进城市功能品质加速提升。
大顺千丘塝梯田整治
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紧扣城乡共美目标,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完成了城中村改造、重庆白涛工业园区白涛组团详细规划等编制,高新区、江南组团的局部地块等6个详细规划修改获区政府批复,顺利推进城乡风貌示范创建项目,11个村庄规划编制、全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挂牌保护等工作全部完成,持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数字赋能,管理高效。2024年,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进一步打响涪陵实景三维地图品牌,完成全区27个乡镇街道和309个居民点共计181平方公里的L2级三维实景地图的制作。其中,“实景三维赋能山地城镇数字化规划”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助推涪陵全面提升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数字化治理水平和能力。
打好保护“持久战”
做活生态修复“绿文章”
良田,产的是民生口粮;耕地,载的是天下安危。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防控流出”“恢复补足”两手抓,严守全区耕地保护红线。2024年以来,全区新增耕地7873亩,落实耕地恢复补足7137亩,13个低效园林地开发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并报部级占补平衡系统审查,持续为“国之大者”夯根筑基。
现代化建设进程上的涪陵,绿水青山织就秀丽锦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好生态保护修复“文章”,势在必行。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不仅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中下功夫,还严格实行“边开采、边修复”措施,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绿色矿业。2024年,全区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532.2亩,新创建绿色矿山1家,出让矿业权2宗。
此外,针对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全面推行地质灾害“点线面”一体化防控监测预警,推动“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场景与全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现三级贯通,积极实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治理,完成333个地质灾害监测台站建设,安装GNSS等普适性监测设备1468台,不断筑牢资源安全底线。
土地、矿产、林草、资源……各类要素在“进”与“退”之间,各类政策与举措在“保发展”与“守底线”之间,构筑起了涪陵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深挖资源“蓄水池”
强化要素保障“硬支撑”
重大项目是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土地要素保障为重点项目插上“腾飞”的翅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积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开展上门指导报件、帮办代办等服务,通过每季度深入园区靠前服务企业,快速办理用地和规划审批手续,确保能批尽批。2024年,全区取得18宗市级、区级重大项目市政府用地批文3894.53亩;办理建设项目临时用地99宗、2807.4亩;取得36宗项目市政府用地批文4074.30亩,保障了年产15万吨新能源汽车用高端铝板带箔、重庆港涪陵港区清溪作业区、江苏立华养殖等重点项目用地。强要素保障之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涪陵区大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自然资源部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该试点以“多规合一”为切入点,通过整合项目、聚集资金、协调用地布局,形成建设规划“一张蓝图”,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了部门间协同配合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2024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涪陵区大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功入选。
以此为契机,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目标,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创新探索“标准地+信用承诺制”模式,供应土地106宗、9198.15亩,出让“标准地”19宗、868.5亩,1宗工业用地采取长期租赁方式供地出让,并推动大义能源、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等项目“交地即交证”,土地利用效益持续释放。
建好服务“小窗口”
谱写民生实事“大文章”
“之前办理登记时由于资料准备不全,家里的房屋一直没有完成确权登记,要登记的话,首先需要坐车到镇里,再转车到城里,最后再到政务大厅,不仅舟车劳顿,还耗费时间。现在,只要把资料准备齐全,就近提交申请,很快就完成确权登记了,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两个小时。”正在新妙镇规划自然资源所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鸿鹤村村民李光美高兴地说。
人民至上,从“心”出发。不动产登记是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2024年,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持续改善不动产登记服务“软环境”,提升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将不动产登记窗口下沉延伸至全区22个规划自然资源所,成功办理农房确权登记5500余例;大力开展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专项整治,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办理房屋产权登记1万3千余套,惠及群众3万余人。
新妙镇规划自然资源所为农户办理农房产权证书
以为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不断夯实“办证”窗口这一前沿阵地。通过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度,不断缩短办结时限,实现二手房过户1小时内快速出证。设立“水、电、气”联动过户专窗,成功办理存量房与水、电、气联动过户6148件;积极推进双预告+“带押过户”,确保存量房双预告登记应办尽办,成功办理双预告+“带押过户”705件,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便利度。
不动产登记还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以“跑起来”的审批速度、“活起来”的资源利用,为全区经济发展“舒筋活血”、提质增效。通过成立盘活国有资产不动产登记工作专班,打表推进国有资产盘活确权登记,成功完成全区1053宗土地房屋资产的确权登记,办理不动产初始登记895件,全年盘活国有土地资产59.10亿元,国有土地资产回收59.10亿元,让沉睡的国有资产动起来。
不止如此,针对地方和企业对于建设用地等诉求,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积极推行规划许可证“免申即领”、联合测绘、告知承诺制等系列用地审批制度改革,162个社会投资建设项目通过“免申即领”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0个社会投资项目实现竣工验收“多测合一”。通过“一码管地”,减流程、减环节、减材料,不断压缩土地要素供应成本,优化土地供给管理,实现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
东风浩荡疾驰远,大潮奔涌奋楫先。2025年,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聚焦规划引领优化布局、要素保障助力发展、底线管控保障安全、改革攻坚寻求突破,加快推进涪陵区分区规划“一张图”建设,用实干彰显担当、以行动诠释作为,勾勒新路径、铺展涪陵绿色发展新画卷。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