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社保惠民利民 不漏一户一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18 09:15

近日,在2025年重庆市社会保险工作会议上,大渡口区凭借在社保工作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效与创新实践,就高质量参保工作推进情况作经验交流发言,获得了高度认可与广泛好评。

为确保每一位参保群众都能真切感受到社保服务的温度与速度,大渡口区社保中心精准施策,深化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增强社会保障可持续性、可及性、安全性、便捷性、规范性,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民生福祉贡献力量。

“零城保”家庭参保

让百姓老有所养

“退休后每个月能领取养老金,减轻孩子的负担,这下安心了!”日前,家住建胜镇的雷星(化名)两口子带着身份证,在社保窗口完成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参保业务。

雷星和妻子过去一直打零工,也没想过养老的事。在一次宣传活动中,雷星才知道,自己不仅有经济能力购买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还能选择较高缴费档次。于是,雷星专门选择了100%的缴费档次,为自己将来提供了一份保障。

这是大渡口区开展“零城保”家庭参保扩面试点工作后的生动案例。

“去年,全市选取了包括大渡口在内的8个区县开展‘零城保’家庭参保扩面试点工作。我们通过数据摸排、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大渡口区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区社保中心聚焦“零城保”家庭扩面工作,利用数据精准分析,深化部门间数据交互,筛查6.7万户19.48万人,建立家庭成员就业状况、求职意愿等工作台账,针对家庭成员中有两名及以上适龄人员实现市场化就业的,促进至少有一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选择较高缴费档次,以提高预期的养老金水平,更好保障家庭成员老年生活。目前,已完成412户参保缴费。

用活用好政策

强化数据赋能

翻开2024年大渡口区社保篇章,除了“零城保”家庭参保试点初见成效,其他社会保障工作同样成效显著: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缴率较上年度提升3个百分点,缴费水平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4名……

在工作机制上,大渡口区将高质量参保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强化考核力度,大力实施社税协同、就业社保协同等专项行动,建立欠费企业台账,定期催报催缴。用好用活就业政策和资金,引导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政策享受社保补贴,全年共发放单位社保补贴2207万元,登记失业“4050”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70万元,确保2263名就业困难人员社保缴费不断档。

数据赋能是大渡口区社保工作的一大亮点。加大数据治理工作力度,重点针对一人多号数据,通过退休预审、办理人员合并等方式,累计清理900余条多号参保数据,做实参保人员基数;定期调取市场监管部门企业开办数据,排查已开办未参保企业372家移交劳动监察核查,稽核清理无参保人员的“空壳”企业223家,全区新增参保单位1376户;重点核查企业少报参保人数、瞒报工资总额等行为,全年稽核参保企业134户次,查处违规企业55户漏保157人次,补缴社保费271万元。

“保哥保妹”进基层

社保服务送上门

“妹儿,像我这种情况,怎么缴费最划算。”“我的儿子回乡创业,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得行不?”……近日,来自区社保中心的“保哥保妹”们来到八桥镇常嘉社区,为居民们开展宣传活动,让社保服务的暖流涌动在社区院坝、传递到千家万户。

“保哥保妹”多是区社保中心的业务骨干,他们始终践行深入基层、服务企业、贴近群众的原则,倾听群众最质朴、最真实的心声,去了解最具体的问题难点,将服务切切实实送到群众家中。

去年,全区社保宣传工作着力整合宣传资源,努力挖掘工作亮点,在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跑出社保宣传“加速度”——成立宣传小组、社保政策讲师团,“保哥保妹”分层分类开展“三进三送”活动,全年累计宣讲27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拍摄电视栏目“社保经办面对面”,自主运营“渡小保”抖音号和微信视频号,年点击量5.6万次……真正发出了大渡口社保好声音。

来源: 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