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态江:绿海中的“护林使者” 逆境中的“光明战士”
2025-04-14 15:38
他不用眼睛丈量山林,而以心跳校准责任。他视力不佳,却是一位用28年光阴守护青山绿海的“护林使者”,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倾注于这片森林,成为当地林业工作的中坚力量。
黄态江,璧山区七塘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高级工程师、全国“优秀气象工作者”,所在单位获评重庆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先进集体。
青山作证,二十八载护林路
黄态江毕业于重庆市第二农业学校,回到家乡后成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他所在的七塘镇位于缙云山脉和云雾山脉之间,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护林任务十分繁重。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林业事业的无限热爱,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风霜雨雪,几乎每天都深耕护林工作之中:新苗栽种方位要亲手规划,防火器材和应急水源需逐一核验,虫害防治用药必现场督导……每一片新绿都凝结着他的体温。每逢节假日,黄态江主动申请值守;夏季高温期间,他更是不分昼夜地穿梭在每一个森林防火值守卡点。
“这里是我的家乡,树苗长一寸,我心安一分。”这份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用28个春秋守护的2.8万亩森林。这期间,他组织植树造林20余次,面积近1000亩;曾消除地质滑坡点隐患,直接帮助群众200余人;每年牵头实施森林病虫害统防统治,主动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让山林数十年一直保持良好生态,从未发生过非法捕猎行为,为缙云后山、云雾山筑起了一道道“护林城墙”。
眼浊心明,病痛难阻护林志
寒来暑往二十余载的护林工作,让这片森林更绿了,但黄态江的眼睛却越来越模糊了……黄态江患有高度近视,常年超负荷工作使他的度数逐年加深,几年前被确诊为视神经萎缩,看文件时几乎要把脸贴在纸上,用电脑时眼睛几乎贴着屏幕,甚至用上了放大镜。
看着他依旧高强度奔走在护林一线工作,同事们很是担心,单位也打算让他换个岗位,但黄态江都坚定拒绝了:“不碍事,这些路我熟着呢,每天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多看绿色对我眼睛也有好处。”山林间,黄态江化身“行走的活地图”,哪里有防火通道、哪里有应急水源、哪里有珍稀古树……他都心中有数。
视力下降后,黄态江还创新总结了一套“感官联动”的护林工作方法,通过观察林相变化、查看土壤墒情、嗅闻异常气味、触摸树皮纹理等来发现植物潜在的病虫害隐患,尽早处理防止扩散。“黄老师是最熟悉这片森林的人,跟着他学事半功倍!”如今,黄态江在护林路上常带着年轻同事,将自己的护林经验分享出去,希望有更多人了解、爱护这片森林。
跨界守护,从护林人到法律人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黄态江还化身行走的“林业百科全书”,义务宣传普及林业资源保护知识,长年累月的走访使他与林区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的手机里存着几百个村民的电话,无论何时咨询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我们辖区大部分山林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群众关心的问题大都与生态政策和法律相关。”
为了提高林业执法水平,以及更好地服务群众,黄态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成功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资格证。近年来,黄态江通过集中宣讲和走访入户等形式,开展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以及盗猎野生动物等方面的普法宣传1000余次,林区内没发生过一件破坏林区生态的重大事件。
多年的普法经历,也让群众对黄态江愈加信任。2024年,一位村民返乡后发现自家的耕地“消失”了,怀疑被别人占用,黄态江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与村社负责人展开沟通协调,邀请村民和当事人亲友实地指认,清查土地。这场持续一年多的纠纷,终于在黄态江的化解下得到了解决。像这样的案例,在黄态江身上举不胜举。
松柏是他站立的影子,年轮是他无声的勋章。二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这位“光明战士”早已把根系扎进这片他热爱的森林。他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踏实耕耘;他不求惊天动地,只愿守护这一方青山的岁岁长青。
(记者 谭靖怡 见习记者 张馨月 文/图)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