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因路而兴 村庄因路而美 缙云山环线:绿色发展之路
2024-08-27 11:06
在风景秀丽的缙云山,一条宽敞整洁的沥青混凝土公路延伸在缙云山山脉中,宛如一条舞动的彩带,串联起缙云山“一心四片”,成为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的“快车道”。这就是2023年重庆“最美农村路”——北碚区缙云山环线。
打造“最美农村路” 最美风景在路上
近年来,北碚区深入推进缙云山“一心四片”发展战略,在建设升级黛湖生态公园、腾龙垭观景平台、凭风看云玻璃廊桥等景区景点的基础上,聚焦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目标,成功打造缙云山环线,为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注入活力。
据了解,缙云山环线全长14.82公里,共分为缙云公路、缙云山环道两个路段。
其中,缙云公路段起点为北碚区三花石,途经北泉村,终点为缙云山景区大门,长6.31公里。全线位于缙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沿线经过黛湖、雨鸣涧、腾龙垭、马中咀等独具特色的景观节点,形成了春观花、夏纳凉、秋登山、冬赏雪的四季旅游格局。
缙云山环道1段是北碚、璧山、沙坪坝三区环绕缙云山生态环道的一段。其起点为北碚区澄江镇运河村,沿壁北河南岸由东向西延伸,途经柏林村,终点接璧山区界,长8.49公里。沿线不仅有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还连接缙北星空、柏林村民宿、王家大院3处产业点,为周边村落带来盎然生机。
两条路段通过G212国道,串联起自然风光与传统院落,让缙云山环线成为一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大道。
提升人居环境 建设和美乡村
走进澄江镇北泉村、柏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干净的道路、一片片翠绿的花草,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北碚大地绘就。
据介绍,北碚区打造缙云山环线,不仅注重路域升级、建设美丽公路,也结合村民实际需求,推动沿线人居环境整治。
2018年6月,北碚区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同步开展综合提升工作,启动了一批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生态文化保护传承、生态文旅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其中,北碚区创新实施保护区内居民生态搬迁试点,建成生态搬迁迁建房1.3万平方米,实施人居环境和建筑外立面改造3.8万平方米,为生态搬迁的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近年来,北碚区在缙云山环线提质改造过程中,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五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昔日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的村落蝶变为公路畅通、生活便利的宜居村。
辐射带动特色乡村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作为“最美农村路”,缙云山环线也是北碚区的一条“产业路”“旅游路”。
结合缙云山环线建设,北碚区大力发展“路衍经济”,加快推进环绕乡村旅游产业的缙云山片区50公里“四好农村路”改造,通过增加彩色路面、停车驿站、观景休憩、人行步道等措施,打造缙云山片区休闲康养度假地,有效拓展巴渝特色乡村慢生活发展新空间。
同时,为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旅游的实际需求,在“村村通”的基础上,推出“定制出行”服务模式,覆盖缙云山景区景点,形成“以路待商修路跟着项目走、以路兴产交通围着产业转、以路促旅公路伴着需求修”建设发展理念,在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出行服务的同时,将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资源和产业资源,推动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度增长。
接下来,北碚区将依托便捷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整合区域农业资源,持续推进缙云山“一心四片”民宿改造计划,辐射带动缙云山片区特色乡村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形成特色乡村产业品牌。
记者 齐宏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