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成功“入网”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18 13:43

4月17日,记者从渝兴公司获悉,随着数字重庆建设加快推进,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不断优化控制中心网络结构,目前6021个物联感知设备已全部接入区物联感知平台,这也标志着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与区治理中心成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作为重庆市第一条工业化建造(装配式)管廊试点工程,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全长10.12公里,起于海洋公园南侧,沿龙泽路、燕尾山路、横十路和尚文大道敷设,是全市同期规模最大、线路最长、投资最大的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该工程于202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2023年建成投用。

据介绍,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采用水信舱、电力舱、燃气舱三舱设计,铺设管线包含中高压电力电缆、给水管、通讯线缆、燃气管、预留管道等5类管线,可容纳各类管线总长达666.94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地下收纳神器”。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开发了三维集成与管控系统,主要包括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已安装20类6020余个感知设备以及3类约400个监控设备,同时形成KPI指标9个、关键动态体征指标7个,并制定智能预案3个。

此次与区治理中心的贯通联动,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不仅构建起安全、一体化智管体系,也实现了管廊内各类管线风险隐患的数字化提级处置、联动处理工作场景。

接下来,巴南区还将加大对地下综合管廊三维集成与管控系统的二次开发力度,确保与区治理中心数字驾驶舱全面贯通,实现监测全覆盖,对综合管廊关键动态体征指标24小时监控,达到我区智能应急贯通的实战实效,实现城市全方位、可视化、智能化管控,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

来源: 巴南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