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积水退去后 村里开来收割机助抢收

    重庆日报 刘翰书 首席记者 陈维灯

    POST TIME:2023-09-26 06:49:44

    ▲九月二十五日,巫山县永安村,收割机开进村里助农抢收。通讯员 陈久玲 摄\视觉重庆

    9月25日一大早,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巫峡。在距离巫山县城60多公里的庙宇镇永安村,田间地头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往复作业,村民正在政府帮助下忙着抢收,力争将暴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这里从22日开始持续降雨,到23日午后,稻田就成了一片汪洋。”70岁的张祥典是永安村七组村民,种有2亩稻田。他回忆,降雨的第一天,稻田尚未形成积水,经过一天多的持续大雨,离稻田约300米远的一条河沟开始倒灌,加之仍在下个不停的大雨,逐渐在地势平坦的稻田形成一米多深的积水,大片稻田被淹。“持续下这么长时间的大雨,以前没遇到过,稻田被淹这么深,更是从来没有过。”张祥典说。

    同张祥典一样,永安村村民陈宏平、张平、魏祖发等种植户,都在这场大雨中受了灾。魏祖发说,遭积水淹没浸泡的稻谷,颜色会偏红发暗,卖不出好价钱。但让大家感到庆幸的是,积水比想象中退去要快,政府的帮助也来得非常及时。

    据永安村党支部副书记袁林介绍,全村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200余亩,约有380亩在本轮持续降雨过程中受灾。

    “今年以来实施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在这次水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袁林告诉记者,过去,这块稻田只有3条宽40厘米、深50厘米的沟渠,今年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原有的沟渠被扩宽至80厘米,加深至70厘米,并在顶部加盖形成通道,3条沟渠清淤除渣后,与邻近的永安河相连通。“如果没有实施这项改造工程,像这么深的积水和这么大的淹没区,消退至少需要两天两夜,而这次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为抢收赢得了时间。”

    24日下午,永安村被淹没的稻田里的积水逐步消退。一大早,由镇上统一安排的收割机就开进了田里。经过梳理,村里将被完全淹没、成熟度高、遭遇病虫害易倒伏的400亩稻田,作为优先抢收对象,争取用两天时间,完成600亩抢收任务。为将村民损失降到最低,永安村与邻近2个村共建的水稻烘干塔,也将很快投入使用,帮助减灾救灾。

    庙宇镇党委书记唐宇介绍,本轮持续降雨以来,庙宇镇共有2335亩水稻被淹,其中倒伏的有491.5亩,另有210亩其他农作物受损。现已组织干群修复好所有损毁公路和河沟,目前正在全力抢收受灾水稻。

    编辑:戴晓涵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