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巴南木洞中坝岛: 打造景观生态疗养胜地

    重庆日报 记者 陈维灯 见习记者 黄熠 | 编辑:谭真

    POST TIME:2022-07-13 08:12:56

    原标题:

    保护利用好江心绿岛④

    巴南木洞中坝岛:

    打造景观生态疗养胜地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见习记者 黄熠

    6月22日,俯瞰巴南区木洞中坝岛。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7月11日,骄阳似火。

    江水消退,露出江面两个多月的巴南区中坝岛中坝碛上草海连绵、飞鸟翱翔;中坝岛与中坝碛之间,江水清浅,时常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鱼儿;中坝岛上草木葱茏,间或有房舍点点却无人烟……

    “从2017年开始,岛上近1500名村民陆续搬走。人类活动减少,岛上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巴南区木洞镇桃花岛村果树支部书记、木洞护鱼队队员何斌驾着一艘冲锋舟,环岛巡查。他说,木洞中坝岛水域,是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域,全年禁渔,“生态好了,中坝岛和附近水域鸟多、鱼也多,要加强巡查,防止有人打鸟捕鱼。”

    保护岛上生态

    1438名村民迁出中坝岛

    长江重庆段沿线有10余座江心绿岛,木洞中坝岛在其中只能算是“弹丸”小岛——三峡水库175米水位线以上面积仅约1平方公里。

    岛虽小,却自古就有人类居住,岛上甚至留存有建于明代中期的万寿宫。最多的时候,岛上的中坝村有1438名村民,以种植蔬菜为生。如今村民早已离岛散居,中坝村村委会却还保留,万成惠也依旧担任着中坝村党支部书记一职。

    夏日的中坝岛满目青翠,穿过杂草丛生的青石板路,小岛的历史遗存逐渐显露出来:万寿宫是重庆现存最早的会馆建筑,岛上还有清代寺庙建筑遗址宏观庙、三观堂、观音阁等;抗战时期迁入的海军修械所、海军学校、中国中学等旧舍依旧掩映于高大的黄葛树下;岛上还有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木洞榨菜厂、糖厂……现在,无论是年代久远的古建筑,还是村民们遗留的房舍,都被肆意生长的草木一点一点抹去痕迹。

    万成惠介绍,以前村民们过度耕作,导致岛上土壤退化,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生态承载力降低。

    2017年,为了减少村民生产生活对中坝岛生态的影响,巴南区决定迁出岛上所有村民,并对中坝岛生态进行保护和修复。

    有舍才有得。没有人类活动,就没有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没有农业面源污染,野生动物也多了。如今岛上没有进行任何开发建设,但周末会有游客上岛游玩。万成惠说,木洞镇安排了专人定期到岛上清扫游客留下的垃圾,“现在岛上的生态越来越好,江水也越来越清了。”

    实施生态修复

    恢复原生生物群落

    冲锋舟停靠中坝碛,登碛巡查的何斌惊起一群白鹭。更多的鸟儿,藏身连绵的草海里躲避酷暑。

    每年3月底,江水消退,中坝碛上就会自然形成数十万平方米的草海,风光旖旎。野草疯长,甚至从浅滩处的水下冒出,与环绕中坝岛的消落区连为一体。

    2015年,巴南区申报了中坝岛消落区生态修复工程,并纳入58个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打造生态示范区。

    “中坝岛环境优美,消落区形成的自然草海与江水相连,存在生态链脆弱、土壤冲刷严重等问题。”何斌介绍,为保护岛域生态环境,巴南区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规划引领,分步实施”原则,统筹岛内外规划及具体修复任务,修复湿地、消落带面积80.77公顷,栽种本地优势乔木4000余株,灌木、草被13.2公顷,实施“再野化”,恢复原生生物群落。

    木洞中坝岛及消落区的生态恢复和修复,不仅给岛上的野生动物营造了繁衍生息的家园,也让周边水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冲锋舟过江面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鱼儿跳出水面。”何斌介绍,因为地处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中坝岛上捕鱼的村民原本就少,“此前共有4户,现在全都退捕转产了。”

    中坝岛水域的鱼儿越来越多。站在中坝桥上,经常能看到江里游过成群的鱼儿。“个头还不小,有的看样子十来斤重哦。”附近村民说。

    木洞镇还组建了清漂队伍,对中坝岛周边水域及消落区的白色垃圾和水面漂浮物进行清理,保证江清岸洁。

    留存历史记忆

    打造生态文旅养生岛

    江风袭来,于中坝碛远眺,能看到中坝岛上有飞檐翘角在树丛间显露。

    “那是去年修复完成的万寿宫。”木洞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立林介绍,据巴县文化志记载,万寿宫始建于明代天顺年间,是重庆地区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也是重庆历史上最早的会馆,极具历史、艺术、社会价值,现为巴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万寿宫修缮保护工程,主要包括地基重勘和整理、墙体重砌或加固、完善水电设施等。

    不仅是万寿宫,木洞镇还将对海军修械所、海军学校、中国中学等遗址、遗迹进行修复。

    “海军学校遗址也是巴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向立林介绍,1938年,学校从福建马尾经湖南湘潭迁到中坝岛。烽火硝烟的抗战年代,中坝海军学校学员毕业后大都分配到拱卫重庆的“宜万要塞区”和“巴万要塞区”海军各个炮台、舰艇上服役,担任民国海军守卫重庆和长江江防的骨干。

    “中坝岛不仅有良好的生态,还有厚重的人文历史,我们将围绕生态修复、温泉康养、历史文化、科学普及、农业生态等方面进行项目开发和建设。”木洞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坝岛上已探得预计流量大于每天1000立方米、水温45℃左右、水质达到医疗热矿水要求的地热水,适宜开发温泉康养旅游。

    巴南区将中坝岛定位为“生态文旅养生岛”,接下来将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在此建立文化、历史和科普新地标,打造重庆景观生态疗养胜地。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