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携手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86个、优势特色专业(群)25个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志峰 郑宇 实习生 王文文

2025-05-11 21:25

共建二级学院,联合打造实习实训基地,组建教育联盟和产教联合体……5月11日,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举行的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近年来,成渝两地职业教育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融合发展,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记者 郑宇 摄

搭建各类职教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育人

前不久,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左凤林等人一行,专程去到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与该校医学院联合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广职融圈”活动。

交流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内容却安排得满满当当。在专业建设相关活动中,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展开专题研讨会,直面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共同探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业升级与产教融合路径。在技能竞赛赋能教学创新经验分享会上,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家团队倾囊相授国赛经验,让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师生获益良多。

记者了解到,“广职融圈”计划已实施近两年。2023年6月,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实施“融入重庆职业教育圈行动计划”,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学校对口共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5个二级学院,通过实施党建品牌共创、教师队伍共培、实习实训资源共享、优秀技能人才共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平台共建、就业创业信息互通、图书信息资源互用、产教融合平台共建、社会培训资源共建“十大融合发展行动”,建立“联席会议+项目清单”两项机制,推动两地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自‘广职融圈’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以来,我们与5所重庆兄弟院校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效。”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日前,学校以“良好”等级通过省级“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

“广职融圈”只是成渝两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案例之一。市教委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近年来相继出台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指引下,成渝两地搭建多样化交流平台,助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据悉,截至目前,两地推动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建设泸永江、万达开等5个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试验区,成立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等5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并常态化联合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西部职业教育论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重庆)大会等品牌活动,协同打造起职教版“内陆地区教育开放合作范例”。

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模式,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在四川新都,我们学校的‘刘人怀院士工作站’与四川利兴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建成投产的第一条餐厨垃圾处理示范生产线,近3年已产生经济效益达3600万元。”当天,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现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2017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聘任工程力学专家、管理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为名誉院长,推动重庆市首个高职院校“院士工作站”成功落地。2020年,学校入驻四川新都,与四川利兴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模式,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如今,采用“联合生物加工工艺技术”研发的餐厨垃圾处理示范生产线,已在新都成功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在与企业合作期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及装备研发团队常驻新都,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管理,加速技术成熟并走向市场,共开展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攻关12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

“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科技创新的驱动,这为两地职业院校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速,国际物流产业面临数字化转型与人才紧缺双重挑战。传统高职教育存在专业设置滞后、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难以精准匹配行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该校联合川渝10所高职院校、头部物流企业及行业协会,以AI+技术为核心抓手,共建“成渝国际物流人才大数据中心”。

据悉,该中心通过AI分析绘制人才需求图谱,推动川渝8所院校新增“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关务”“智能物流技术”等专业方向,招生规模提升30%;中心的“人岗智能匹配平台”上线后,企业招聘效率提高40%,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7%。同时,中心建成18门国际物流双语资源库,覆盖川渝1.2万名师生。

记者还了解到,永川西部职教基地与四川部分职业院校、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协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两地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塑造“巴蜀工匠”品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市教委职成教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成渝两地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两地共建成省市级现代产业学院18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8个,优势特色专业(群)25个、实践实训基地128个,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与技术技能支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记者 郑宇 摄

共建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构筑技能人才新高地

成渝“双城记”,职教“一盘棋”。在采访中,不少成渝两地职业院校也表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还存在融合机制不够完善、资源共享不够充分、合作协同不够深入等问题。

如何加强政策融合、产教融合、资源融合,构建适应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表示,一方面,成渝两地将协同打造产教融合新标杆,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共建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推进技能大赛联办、实训基地共享、双师团队共育,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理念扎根巴蜀大地,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同频共振。

另一方面,推动两地协同构筑技能人才新高地。以“一体两翼”建设为支点,推动成渝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产业园区等深度协同,联合实施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计划,“一体化”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协作开展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试点,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衔接,协力打造跨省域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区。支持两地职业院校联合构建具有辨识度的“境外合作办学项目——海外应用技术学院——海外应用技术大学”等境外办学梯队,服务“走出去”的川渝企业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赖英莉表示,未来,将持续与重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联合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持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李珩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