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晴热高温下如何防暑?这份指南请收好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珩

2024-08-28 15:01

8月26日17时,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气象局发布“高温中暑一级预警”,预计8月26日―9月4日,我市仍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极易发生高温中暑。8月28日,据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院前急救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赵金川介绍,近段时间,全市120报警量居高不下,多数求救电话与高温天气导致的相关疾病有关。他建议,市民如有不适的症状,休息后没有缓解,请及时拨打120。

据介绍,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在夏季(即6-8月份,重庆主要在7-8月)发生为主。夏季天气炎热日平均气温>30摄氏度,或相对湿度>73%,当温度和湿度均较高时,中暑发生的机率将会显著升高。

赵金川说,中暑高发人群有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人;超重或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比如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户外活动等)的人群;饮酒或者服用影响机体散热、减少出汗等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等)的人群。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户外工作者或年老体弱者,出现心慌胸闷、头晕脑胀、满脸通红、皮肤发烫、大汗、肢体乏力、四肢沉重、注意力不集中、神志恍惚、突发意识不清等上述一个或多个症状,或其他任何明显不适,应考虑是中暑。如休息后无缓解,建议立即转送医院。

针对中暑的现场救治,他提醒市民要让可能中暑患者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或半卧,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通畅,解开外层衣物散热。同时,应给患者补充水分、快速降温。清醒者多饮水,以冰凉水为佳,如水过凉应避免一次性饮入太多,以免胃部痉挛导致不适;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赵金川特别提醒市民,对于中暑患者,一般药物降温无效;且对于热射病患者,解热镇痛药治疗不仅无效,还可能有害。现场救护后,休息10-30分钟症状完全缓解,可以停止工作后居家观察,否则需到医院就诊评估。高热(体温39℃以上)或者有意识改变(与平时表现不一样)的患者,需立即就诊。

当前如何预防中暑,他给出7点建议:

1.避免太阳直射。因为阳光直射可以使热辐射直接转换为热能作用于身体,就好比伞下和树荫下会更凉快就是这个原因。因此不要误以为头捂着易出汗、不散热、不舒服而选择不戴帽子或遮阳帽;也不要误以为女士常使用的太阳伞只有防晒黑功能。一切避免阳光直射的方法都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手段。

2.多饮水。户外工作,更需要补充因汗液而丢失的水分。出汗本身就是人体散热的重要方式。同时记得注意补充电解质(如:运动饮料等)。

3.注意休息。户外工作者需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更不要酗酒。平时保持适度锻炼非常重要。

4.注意工作时长。通过缩短持续工作时长,以减少中暑风险。

5.注意工作强度。机体温度升高一是来源于环境,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体力活动产热。所以降低工作强度可以减少产热,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6.注意工作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7.进行热习服训练。即在高强度户外工作前,经过逐渐耐热训练,有利于预防中暑。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