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最是治理见功夫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饶思锐

2025-04-24 07:25

超大城市规模,蕴含巨大发展机遇。超大城市发展,面临巨大治理考验。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是总书记赋予重庆的重大任务,也是重庆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治超大城市之病,务求“下足绣花功夫”;解民生发展之盼,必须“时时放心不下”。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标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党建统领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有力有效,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提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考察。记者 谢环驰 摄/新华社

长江奔涌,山城叠翠。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重庆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城市越大,问题越多;挑战越大,治理越难。重庆作为我国七个超大城市之一,人口高度聚集、要素结构复杂、流量多样汇聚,是市域现代化发展的典型样本,面临着超大城市治理的共性难题。

如何立足发展实际,发挥地域特色,服务国家所需,全面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耕耘好重庆这一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试验田,机遇难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年来,重庆全市上下对标对表、精准破题,聚焦“超大”新课题,破解城市发展难题,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以一域改革突破为西部乃至全国提供样板、作出示范。

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

一年来,重庆突出抓好智能中枢建设,完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体系建设,全市共建立1个市级治理中心、41个区县治理中心和1031个镇街治理中心并实体化运行,进一步明确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着力提升“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运行效能,推动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推进。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和社区这个平台去落实。

一年来,重庆持续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效能,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健全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机制,打造城乡社区基层治理共同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机制,确保城市治理各项工作一贯到底,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韧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必须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年来,重庆,聚焦本质安全和便民惠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健全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闭环管控体系,优化网格力量和救援力量配置。同时,聚焦平安建设,坚持数智赋能、多跨协同,突出急用先行推进“八大板块”跑道全覆盖,突出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生产、污水处理等风险点和高频事项,抓住共性问题和高频事项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持续提升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处置能力,确保城市在日常情况下高效运行、极端情况下安全运行。

…………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意味着超大责任,需要有超强能力。一年来,重庆树牢人民城市理念,强化党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和体系化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交出了高分答卷。

▲2月12日,位于两江新区的金州公园,东停车场扩建后新增不少车位。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方方面面。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数字重庆建设是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破题之道、实现路径。当前,重庆正在积极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把这些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好提炼好,对于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党对城市治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建统领城市治理体系——

一年来,重庆强化党政赋能和专业协同,设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双牵头”的“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并设置首席数字官和专家委员会,不断提升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领导水平;强化党建统领,发挥“885”工作机制作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提升“末梢”服务水平,走好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道路。

加快构建“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一年来,重庆推动规、建、运、管、治一体化,加快构建精准高效的指挥体系,健全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全力为基层减负赋能;持续增强数字赋能条件下的多跨协同水平,进一步健全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工作体系,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强化市级统筹、一贯到底,更好形成职能清晰、协同高效、安全有序、多元参与综合治理新格局。

全面增强数字重庆基本能力,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一年来,重庆加快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贯通实战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推动市、区县、镇街、村社和网格五级治理协同,显著提升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多跨协同贯通实战能力。

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提升,加快走出宜居、韧性、智慧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一年来,重庆坚持民呼我为,及时解决城市治理共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共性需求,推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医检互认”等应用,加快推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努力破解交通拥堵、停车难、过街难、换乘难等“大城市病”;依托数字重庆、拓展应用场景,推出数字金融服务等便民典型应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促进公共服务均衡配置,积极建设现代社区,持续优化城乡风貌和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宜居宜业和高品质生活水平。

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超大城市治理基础性工作,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一年来,重庆不断加强城市文明建设,评选、推广“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培育城市文化品格和集体人格;增强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深入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载体,开展“最美重庆人”、见义勇为勇士等先进典型选树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巩固提升全市域本质安全水平,韧性城市建设不断加强——

一年来,重庆聚焦城市本质安全加快破题,健全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构建闭环管控体系,牢牢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坚持急用先行,聚焦社会治理领域遇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分析梳理高频事项,不断提升多跨协同水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确保城市运行各类风险高效管控。

城市越大,越要精细化;问题越杂,越要好方法。重庆发挥直辖市扁平化管理优势,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方式,聚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为人民城市建设探索新经验。

▲4月20日,蓝天白云下的重庆城市美景。特约摄影 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重庆发展必打的硬仗。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能否探索出一条普遍适用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对中国式现代化乃至全球城市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要变革思路理念,全面提升发展能力。

城与市,相对而生。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要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实现超大城市永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把繁荣产业、充分就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产业之城、活力之城,实现产业和治理的双向奔赴。

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要创新方法手段,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当前,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迅速发展,对现代城市治理产生深刻影响。推动超大城市治理,必须强化现代化理念思路、方法手段,聚焦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城市治理大模型开发、新型能源算力枢纽打造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丰富完善应用场景,全面形成数字重庆基本能力,不断提高城市便企利民服务水平,创新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打造科技之城、智慧之城。

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要重塑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成效如何,关键就看有没有形成体制机制标志性成果。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要注重分类探索创新,强化综合集成,激发基层首创,完善城市治理体制机制;要建立城市治理共性问题发现、线上线下一体处置、治理效能评估机制,更好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重构、能力重塑;要扎实推动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加快打造安全韧性、精准精确、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新范例。

治理在当下,影响却长远。每一次技术迭代,都会让超大城市的肌理纤毫可见,让治理精准化对齐“颗粒度”可感可触;每一次实践探索,都会让城市治理的路径明确精分,让民生工笔画调高“精细度”;每一次经验总结,都会让城市现代化的轮廓更清晰,让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4月20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巴西政党干部考察团在了解当地情况。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回首来时路,每一个超大城市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展望新征程,中国城市化进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洪崖洞的灯火照亮江畔,当科学城的算力穿透山城云雾,重庆每一次网格巡查、每一组数据流动、每一条政策创新,都在书写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鲜活注脚——

超大城市治理的真谛,不在规模之“大”,而在民生之“细”;不在速度之“快”,而在韧性之“久”;不在技术之“新”,而在人心之“暖”。巴渝大地正努力以“治”的智慧破解“大”的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田韵沁   审核: 程正龙 主编:刘海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