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警惕拒收“疫情班”背后的新型就业歧视
2024-10-21 07:39
近日,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引人热议的新名词——“疫情班”。
“金九银十”,眼下正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当口。然而,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却被用人单位以“不接收‘疫情班’”的理由回绝。有企业负责人则直言,“疫情班”已经成为部分企业、老板间交流的口头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不由谁任性,也决不容戏言。对于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都应该坚决反对,及时遏止。只有夯实公平和尊重的基座,才能搭建起个个发挥所长、人人安居乐业的就业大舞台。
▲四川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24届毕业生春招补录暨2025届实习生招聘双选会现场。郭晋 摄/视觉重庆
所谓的“疫情班”学生,指的是2022年至2024年的毕业生。由于特殊的时间背景,这些“疫情期间培养的大学生”,被一些用人单位想当然地认为专业能力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这种任性贴标签的行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高等教育不是儿戏,大学生的培养有其系统的培养计划和严格的考核标准,一个学子奋斗数年和一所高校悉心培养的成果,不是谁随便一句话就可以轻易否定的。
换个角度来说,疫情的客观原因让很多学生不得不适应线上学习等新的方式,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社交和实践,但学生通过自学、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也可以培养出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而真正有担当、有眼光的名企和大企业,也从未将疫情期间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
企业的“傲慢与偏见”,是一种赤裸裸的就业歧视。“江山代有才人出”,以滥贴标签的方式以偏概全,否定几千万应届生,这种傲慢与偏见,不仅是企业负责人愚蠢、自大的表现,甚至有可能构成践踏法律尊严的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仅凭借“疫情班”的标签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是赤裸裸的就业歧视,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惩治。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旦就业环境受到挫伤,没有人会是受益者。就业始终是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由于狭隘的人才观,用人单位很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这一轮纳新中错失人才,造成人才断层和结构失衡,让企业竞争力大大受挫。
而从求职者的角度而言,“疫情班”等污名化的标签严重破坏了就业公平,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部分毕业生的求职热情,甚至可能激化劳资矛盾,让求职和求才双方陷入“两头难”的尴尬境地。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在招聘会现场寻求理想岗位。陈仕川 摄/视觉重庆
“疫情班”之外,各种隐性变异的“新型就业歧视”苗头乍起,值得引起重视。
除了过去常见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等,类似于生育歧视、仲裁歧视、性格偏见、“疫情班”等新型歧视在就业市场上呈现抬头趋势,成为不少人求职路上的绊脚石。
因为有过劳动仲裁的维权经历,就被企业视为不服管的“不良记录”;因为性格测试参考结果为“I人”(内向型人格),就被用人单位判定不能融入团队……许多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不过是无良企业为自己“遮丑”的手段。比如有的企业不接收未婚未育女性,就是不愿意承担法律赋予员工的福利,而对有仲裁记录的员工“敬而远之”,则有可能是担心员工揭露了自己的违法违规行为。说到底,穿上“马甲”的各种新型就业歧视背后,往往是个别企业不堪的用心。
新型就业歧视不是用人单位任性的借口,针对违法违规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打板子”。特别是在就业季等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根据市场情况开启专项整治行动,对侵害劳动者权益、设置就业歧视条件等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惩治,将不良势头遏制在萌芽状态。
此外,也可以探索建立就业市场“黑名单”,限制就业歧视、投诉率高的企业享受人才招引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并对其行为予以曝光,提醒求职者加以甄别。
就业市场并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主场,遭遇不公时求职者也要敢于“敲冤鼓”,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企业单方面的恶意行为,求职者应该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通过投诉反馈、监督举报等途径依法维权。
任何偏见都有可能一叶障目,用人单位也要及时对不良观念“踩刹车”,调转方向建立科学选人用人体系。以“疫情班”等标签“一刀切”选人用人,恰恰说明了一些企业选人机制的落后和人才观的狭隘。
用人单位应该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及时摒弃各种破坏就业公正原则的“软歧视”。只有真正懂得发掘人才、尊重人才,做到因才施用,才有可能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高质量的就业应该是一场“双向奔赴”。打破隐形歧视的就业门槛,呼唤公正友好的就业环境,不仅仅是一件关系劳动者“饭碗”的要事,更是一件关乎全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