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探秘微短剧演员的生存图鉴
2025-06-20 20:01
衣着时尚的男主角和女主角相对而立,身边是灯光师、收音师等10多位工作人员,不远处导演紧盯着监视器,不断调整演员站位和动作幅度。这样的拍摄场景,每隔几天就会在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芽传媒”)上演。从几个月才进组一次,到如今每个月要拍几部,麦芽传媒的发展,折射出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蓬勃景象——这个影视剧发展的新兴业态,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影视行业的生态格局。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甚至首次超过同年电影票房总额。
▲微短剧拍摄中。
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微短剧演员经历了怎样的身份转变?当越来越多的人拥抱这片职业新蓝海,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从“不好意思发朋友圈”到坦然分享
微短剧演员的身份认同转变
“说真的,2023年刚开始拍微短剧那会儿,我其实很不好意思,很怕亲朋好友刷到我拍的剧。”麦芽传媒旗下演员苍沧坦言,最初开始演微短剧时,会有意无意隐瞒自己从事的职业。而这种“羞耻感”,其实也反映出行业早期的边缘地位。
▲微短剧演员苍沧。
2000年出生的苍沧,大学时念的是法律专业。尽管非科班出身,但因为热爱表演,本着“人生是体验派”的信念,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入职麦芽传媒之后,最初做美妆博主,后来慢慢探索拍摄一些情景短剧。在接受记者采访前,苍沧刚刚完成渝北博物馆定制微短剧《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拍摄,“现在我会主动跟家里人分享拍摄的短剧,因为我们现在的剧真的制作精良,而且像我刚拍完的那部剧,其实有文化传承的意味。”苍沧表示,在拍摄时,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文化传承人,很有自豪感。
▲微短剧《今月曾经照古人》拍摄现场。
与苍沧一样,麦芽传媒另一位女演员咪咔巴卡(以下简称“咪咔”)也非科班出身。2022年之前,咪咔在武汉一家公司从事文员工作,辞职回到重庆之后,因朋友邀请而踏入麦芽传媒并投身微短剧行业。如今,她已成为多部微短剧的女主角,《眼前人心上人》等剧集播放量颇佳。
▲微短剧演员咪咔巴卡。
“在早期微短剧不太为大众所熟知的时候,家人尤其是我爸爸会非常焦虑,担心我不够稳定。”咪咔表示,父母的担心不无道理,但随着自己一部接一部剧的拍摄,每天忙碌而充实的状态也让家人悄悄转变态度。咪咔笑言,有时候家庭聚会,爸爸就会默默拿出手机向亲友推荐,甚至“监督”大家打开手机为自己助力应援。
的确,不论影视圈是否存在“鄙视链”,微短剧演员在平台、报酬、社会认可等方面,与影视剧演员始终存在差距,这也是许多演员尤其是科班出身的演员对微短剧持保留态度的重要原因,然而,随着微短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演员群体的心态和行业地位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微短剧演员大渊。
比如,毕业于影视院校的微短剧演员大渊,2024年底才开始拍摄微短剧,已经手握《我的老婆是厨神》《住在我隔壁的老板》等多个大热剧集。大渊曾经到北京追求影视梦想,成为一名“北漂”,但因拍摄机会少,大渊的影视之路发展并不顺利。后来,大渊回到重庆开始拍摄微短剧。可以说,在传统影视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微短剧为像大渊一样的年轻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更引人注目的,还在于微短剧演员的收入提升。2024年初,记者在采访微短剧行业相关承制公司时,曾了解到当时一部剧集的拍摄成本多为30万-50万,主要演员的日薪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所占预算比例不大。而如今,虽然微短剧演员的片酬并不如网传的数万元那般诱人,但苍沧、大渊、咪咔都表示,收入相比过去已经丰厚许多,微短剧及演员的价值获得了更多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影视圈的从业者也开始转向微短剧赛道,比如知名导演王晶以及影视剧演员李若彤、杨蓉、舒畅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来自主流影视圈的认可。
“脸谱化表演”困境下
微短剧演员的专业挑战
尽管收入和市场地位有所提升,但微短剧演员仍面临独特的专业挑战。比如,微短剧头部女演员李沐宸曾在电视剧《司藤》中有过十分亮眼的表现,后来转战微短剧也拍出了《招惹》《执笔》等大热剧集。但最近她在一档演员类综艺中的表演,就引起了一些争议。“微短剧味儿太重”“人物表演脸谱化”……网友们的评价,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微短剧表演风格与传统影视剧的差异及其可能带来的职业局限。
微短剧的表演特点与其内容形式密切相关。微短剧强调情节的碎片化、快节奏和强冲击,注重多重反转和瞬间感受。而这种叙事方式要求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情绪转换和戏剧冲突,形成了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表演风格。
随着精品化趋势加强,微短剧的人员配置更加“豪华”。“目前,一部剧的剧组人员规模为50余人甚至更多,制作方式也从后期配音到现场收音,从主演阵容、场景布置到拍摄制作都追求‘匠心’打造,精品化态势愈加显著。”麦芽传媒公共事务总监唐会余表示,这种制作水平的提升,必然对演员的表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那么,演员尤其是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呢?苍沧的方法是去“进修”,“其实我们演员私下都卯着一股劲,想要做得更好,也会报班学习。”苍沧表示,自己5月份刚刚报了表演班,每周挤时间去上课,在表演上也会注重内在逻辑与真实感受的平衡,主动与导演、编剧探讨,加入自身理解。
咪咔则从模仿喜欢的演员起步,以观众视角来看演员打动人的点,每次拍摄时也会暗地里下功夫,不断进步。“我一直在尝试差异化角色定位,避免被同类型角色限制。”咪咔表示,自己努力找寻不同人物身上不同的闪光点,调整表演方式。
当然,作为行业领先的内容创作机构,麦芽传媒长期致力于专业化影视人才的培养,与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等达成合作,“订单式”培养网络视听人才。
“学校已经有很多学生入职麦芽,我们当然希望看到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行业绽放光彩。”在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范蓓看来,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构影视行业的价值链和分工格局,科班出身的演员加入也能增加表演的细腻度、真实感。
行业洗牌与专业升级
微短剧演员的未来之路
随着监管政策的完善和行业自律的加强,微短剧正从“野蛮生长”迈向“有序发展”。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严微短剧新规”,将微短剧划分为“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其他微短剧”3种类型,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所有未经审核且未经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这种规范化进程虽然会淘汰部分低水平从业者,但长远看将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更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对于麦芽传媒这类处于头部的公司来说,是不错的机遇。“当前,行业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型,而我们本身有专职的编剧、导演、制片、摄影、后期、运营等在内的全流程、多部门协作团队,有较好的内容创作基因和人才班底。”唐会余表示,此前麦芽传媒出品的《吾家有女镇河山》等剧集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斩获各类奖项超过50个。
▲麦芽传媒出品的部分微短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
而在这个过程中,微短剧演员也扮演关键角色,他们既是内容质量的直接体现者,也是行业形象的重要塑造者。从最初的不被大众了解到如今精品化剧目受欢迎,从快节奏的演艺尝试到主动探索新型表演美学,这些曾在行业边缘试探的年轻人,也是文娱产业适应时代需求的生动缩影。
短暂的休息调整之后,大渊、苍沧、咪咔都已经进组拍摄新的微短剧。一部部剧集的产出,一次次的自我提升,在快节奏与表演深度、网络流行与传统技艺、商业成功与艺术追求之间,他们在不断叩问、不断蜕变,也给自己定下了成为“被认可的出色演员”的目标。我们有理由期待,当微短剧的镜头持续对准真实的生活肌理,这些在快节奏时代沉下心打磨技艺的演员们,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鲜活力量。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