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互联路 渝新共未来|中国企业如何加速出海东南亚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2025-06-13 19:55

东盟,我国最重要的合作对象之一。

2024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6.99万亿元,增长9.0%,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9%。东盟连续五年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复杂的全球局势与不稳定的全球贸易格局下,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还会有更多国内企业前往东盟寻找机遇。

在此背景下,6月12日,“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暨中新金融峰会”的平行论坛——2025年陆海财经论坛在新加坡举行。现场,多位嘉宾围绕“新通道与新市场:中国产业出海东南亚的趋势与愿景”这一主题,探讨中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加速抢滩东盟市场。

用AI(人工智能)赋能跨境电商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到来,跨境电商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东盟亦是如此。

数据显示,东盟地区的电商市场规模,过去五年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25年将达2000亿美元。

其中,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其电商市场规模已超过400亿美元;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电商渗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腾讯智慧零售与生活产业解决方案和客户成功总经理王墨举例说,近年来,中国非常多的美妆企业、服装企业加入东盟市场。这些产品品类很适合跨境电商。

领创集团首席市场官李蜜表示,目前东盟地区的电商消费人群非常年轻,集中在18-34岁之间,且高度依赖手机端的消费,美妆、服装等产品恰好是这群人的消费目标。

该如何就这一领域发力?嘉宾们提到了两个点:AI与多元化。

李蜜说,目前领创集团已经在使用AI技术为电商赋能,比如证件识别、人脸识别等,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AI客服方面,领创集团在国外有70%的客户订单都是由AI先去对接的,用户的满意度不降反升,公司的成本控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墨则表示,AI其实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国电商企业对当地进行分析,比如了解当地商家的特点,价格区间,适合的人群等,甚至是分析用户习惯,然后为企业提供最好的供应选择。

多元化,则与东盟的构成有关——东盟各国有很多共性,但在语言、文化、消费习惯、物流体系中也有很多差异。所以,中国企业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东盟市场时,需要细分对待。

李蜜举例,如新加坡的消费者,可能对于品质、品牌比较看重,在电商方面,高端的家电销售比较好。而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有大量的穆斯林群体,电商企业需要根据他们的宗教习惯和节日,创造更多适合他们的产品。再如泰国,当地人非常注重“美”和娱乐产品,比如日韩的潮流产品就很受欢迎。

“东盟各国的电商市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李蜜说,中国电商企业要提前做好功课,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在当地站稳脚跟。

“文化出海”将是未来重点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品在东南亚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网络文学到影视作品,从游戏娱乐到文创产品,中国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走向东盟市场。

去年,《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IP,也在东盟地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更是为中国文化出海东盟提供了示范效应。对此,嘉宾们认为,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文化出海”将成为中国企业抢滩东盟的新重点。

腾讯视频海外负责人项娟说,腾讯视频早在2016年就开始“出海”,也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她介绍,中国的影视剧出海到东盟地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把国内优秀的内容带到当地,让其本土化;二是在东盟地区做其喜欢的影视产品,比如在泰国就做泰剧。

“目前来看,东盟的民众对中国影视作品的喜欢程度越来越高了。”项娟说,近年来,国内影视作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在东盟地区很受欢迎。所以,中国企业想要从影视作品角度“出海”到东盟的,可以尝试。

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王利也有相似感受。

他表示,公司能够在2024年11月正式进入东盟市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在“文化出海”方面做的铺垫。如今,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表达形式,非常符合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习惯,因而在国内开始火爆。而东盟地区的移动互联网也在加速普及,未来在微短剧市场也有非常大的潜力,这也是麦芽传媒坚定地要进入东盟市场的原因。

除了影视作品,音乐和游戏也是中国企业“文化出海”的有效载体。

项娟说,音乐是一种国际相通的文化符号,更容易被国外用户所接受。而东盟地区华人很多,喜欢中国音乐的也很多。

“腾讯游戏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产品出海,目前来看这个决策是对的。”光子工作室群新加坡负责人闾毅琪表示,游戏也是一个不分国籍的文化载体,特别是在年轻群体间,非常容易引起共鸣。

他表示,东盟地区对国内游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如《和平精英》等游戏在当地非常受欢迎。游戏领域可以挖掘的空间还很大。

用好金融这一资本“纽带”

ETF、不动产REITs、熊猫债、企业IPO……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金融服务领域带动下,新加坡与中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新加坡交易所大中华区主管谢采含看来,这些也对深化中新金融合作,加强中国和东盟区域资本市场联动,产生了积极意义。

谢采含说,那些在美国、伦敦等地区上市的中国企业,可以很便利地在新加坡进行二次上市,新加坡方面会认可它们在之前上市地区所遵守的规则,所以它们来新加坡上市时,不再需要第二套规则,也就让整个上市流程更加便利。

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下,中国企业更容易在新加坡获得融资,然后在该区域进行发展,从而向整个东盟地区乃至全球进行资源配置。

渝中区常务副区长邓光怀对此表示同意。“借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我们也推动了很多重庆企业,包括渝中企业到新加坡上市。”邓光怀说,同时,渝中区还组建了50亿基金,联合渝富、中金资本撬动200亿规模,助力新加坡企业在重庆发展。

渝中区与新加坡的合作还有不少。比如,渝中区与新加坡数字交易所合作,探索了重庆与新加坡第一笔跨境数据融资。再如,渝中区与新加坡方面签约,推动了金融科技学院落户渝中区。

“渝中区的金融体系非常完善,未来完全可以成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特别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窗口’。”邓光怀说,未来,渝中区希望用好“金融”这个载体,让更多重庆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东盟甚至是全世界。

中信银行(国际)执行董事总经理、金融市场部总监李超则表示,站在中信银行的角度,他们非常愿意给中国企业出海东盟提供支持,不管是金融产品,还是融资渠道。

“我们还在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李超说,总之,中信银行可以为中国企业出海东盟提供一系列金融解决方案,从而助力企业拓展全球业务版图。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