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远江划着小船种水稻。 |
稻田养鱼,如今已不稀奇,但您见过鱼塘种稻吗?而且,还能实现养鱼不换水,种稻不施肥,塘水“自动”变清。
近日上午,笔者在铜梁区庆隆镇新源村十社见到渔场业主李远江时,他正荡着一叶轻舟穿行在鱼塘里,不远处,嫩绿的稻秧映在清凌凌的水面上,鱼儿也时不时吐出一个个气泡,好一幅乡村美景。
李远江告诉笔者:“自从在鱼塘种上了无土水稻,塘水清亮多了,秧苗不施肥也长得青枝绿叶的,真是一举几得。”
低碳种养新“玩法”
笔者在现场仔细观察,水面上浮着一块块长方型的塑料盘,每个盘面上有3排圆型孔洞,每个孔洞上放有一个圆型的塑料杯,秧苗就在杯里生长。
据了解,悬浮秧盘由无毒的聚乙烯材料制成,每个80元。这种秧盘悬浮力强,保管得当的话,使用年限在2至3年左右。
“水面种稻是鱼稻共生生态种养结合的新模式。”铜梁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曾仁圃说,通过这种模式,既有效解决水质富营养化的污染,又利用了闲置的水面通过种稻提高了经济效益。
净化水质好办法
李远江以前是位在江河里捕鱼的渔民,几年前,他转为包塘养鱼。现在,他的养鱼面积达到61亩,是远近闻名的养鱼大户。
但李远江渐渐发现,鱼塘里的水质开始变差,特别是夏秋季,不时发生泛塘死鱼的现象。
“有的鱼塘因施用有机和无机饵料,加上鱼的排泄物积累,导致塘水过肥,水中产生大量的氨氮物。到了夏秋时节,这些有机、无机物在水里发酵,很容易导致死鱼。”水产专家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较好的办法是推行鱼菜或者鱼稻共生模式,既绿色环保,又节省资金。
今年春节后,李远江按照专家的建议,从外地采购回了两万多元的秧盘放在水中,开始探索水面无土种水稻模式。“淡水养鱼,池塘里就是不种水稻也要种水草,但和水草相比,水稻的净化能力更强些。”他说,这种方式,消耗了鱼塘的氨氮物,优化了水质,养鱼少得病;同时,池塘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稻飞虱、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不用专门给水稻打药;残留在池塘的秸秆可以直接喂给鱼儿,减少了饲料投入,促进种养循环。
水面种稻有讲究
“每亩水面可增收100公斤以上的稻谷,且稻谷生态环保,市场价值高。”曾仁圃介绍说,但鱼塘水面种稻也有不少讲究。
一是水面种稻的面积以不超过总水面的20%为宜。
“鱼塘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氧气,才能保证鱼儿的正常生长。”他说,如果水面覆盖过大过满,阳光不能照射到水面,空气中的氧气也进入不了水层,就会影响到鱼儿的正常生长。
二是秧盘的放置不能过度集中。
每20个左右的秧盘用无毒的塑料绳连成带状,防止因大风吹散不便管理。
三是稻谷收割后及时清洗秧盘和秧杯,晾干后来年备用。
文/图 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