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际性展会,进博会在疫情背景下如期举行,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博会上众多科技元素璀璨夺目,展现创新平台魅力;进博会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国际盛会,体现开放中国助推全球贸易复苏的积极努力。
连续举办三届的进博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各界人士,来听听大家怎么说。
上海出租车司机刘浩:
进博会已经成为上海发展的一部分
“进博会是一场国际盛会。三年来,我已经习惯了每到11月,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人山人海的样子。”刘浩是上海的一位出租车司机,三届进博会,他接送了不少参观展会的人。
他说,成功举办了三届的进博会,已经成为上海发展的一部分,上海市民也把进博会当作生活的一部分,非常支持它的举办。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海关展览品监管三科副科长王斐:
进博会是大舞台,带我们走上更高台阶
王斐连续三次参加进博会,负责海关驻场的监管工作。进博会展品各具特色,监管工作重点也各有不同。
今年,他主要负责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的现场巡馆、展品查检、食品动植物展品废弃物的处置等工作,完成查验超过43批、价值174.1万美元的物品。“进博会是一个大舞台,也在带我们走上更高台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
进博会为世界进入中国市场开辟“快速通道”
曲维玺说,三届进博会的举行,为全球各国企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也为各国企业了解更加开放的中国打开了一扇扇窗口。
他说,在全球暴发疫情的背景下,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比上届还增加了14%,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作为主宾国,通过举办国家展来宣传自身;不少国家的企业还把进博会作为新产品发布的平台。这些变化充分说明,各国企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并且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充满信心。
重庆市商务委工作人员倪霞:
进博会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作为重庆市商务委的工作人员,倪霞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在现场,因为要不断参与协调、沟通等各类工作,确保重庆交易团的日程活动正常进行,她在展会的第三天便声音嘶哑,只能非常小声地说话。
但这次经历,让倪霞受益匪浅。她说,在重庆时,自己也会参与像西洽会、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等大型活动。上海举办进博会的经验、做法,值得重庆学习借鉴,她从中学到很多,很有收获。
欧陆科技集团总经理张明:
进博会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拓展中国市场
张明说,欧陆集团是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入中国市场不算太早,进博会的举办给了企业更大的平台、更多机会,得以进一步拓展市场。
“今年,我们考虑在西南地区进行布局,重庆就是我们的重点。”张明说,重庆的经济环境和战略方向与欧陆集团高度吻合,希望通过进博会,进一步促进双方合作。
重庆禾裕田精密电子公司总经理蒲莉萍:
进博会助企业用国际化眼光审视自身发展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庆禾裕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今年报名参加进博会,目的就是让产品更加多元化,完善产业链。
蒲莉萍对进博会所见所闻印象颇深。她说,进博会是一个窗口,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可以找到一系列创新技术与产品,帮助企业用国际化眼光审视企业的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