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过境,重庆却是一座缺水的城市。
渝西11个区县,人均水资源量仅876立方米,远低于全市水平;渝东北、渝东南等典型山区,喀斯特地貌多,汇水急、退水快,水资源利用难度大——
如何为这些地区“解渴”,破难点补短板,成为我市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8年,重庆大力实施水源工程建设,着力建设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带贫效益明显的骨干水源工程,从而系统解决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
脱贫效益明显的水库陆续开建
3月26日,随着最后一声炮响,南川金佛山水利工程渠系项目——马鞍山隧洞工程顺利贯通。这是项目2020年完成的第一个重点节点,为金佛山水利工程的全面完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渝东北的开州,国家大二型水库跳蹬水库,在1月6日正式开工。这是我国2020年首个开工的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后年可供水量达8337万立方米,对提升渝东北城镇群水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渝西到渝东北。随着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的深入推进,全市正在掀起一波水利建设的热潮。
按计划,3年间陆续开工骨干水源工程,其中包括7座大型水库、67座中型水库以及50座小型水库。目前,60座水库已经动工。比如巴南观景口水库,蓄水后可为主城茶园—鹿角组团69万人提供城市供水,为沿线小城镇和农村12万人供水,同时还将承担中心城区380万人的生活应急供水任务。
值得一提的,开工建设的水库,一半以上位于贫困区县,这也将有力助推当地脱贫攻坚,助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
水资源配置工程解渝西水困
永川、璧山等渝西地区,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解决这一片区11个区县的缺水之困,是三年行动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此,我市启动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由新建的7座水源泵站、3座调蓄型水库和510公里输水管道(隧洞)组成,建成后与在建的安居、小沔2座提水工程和已成的孙家口等6座水库联合运行,将从长江、嘉陵江提水输送至渝西地区,形成水资源互联互通。
届时,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年供水量可达11.35亿立方米,可解决1354万居民生活用水,支撑地区生产总值17950亿元,新增保灌面积4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8.4万亩。同时,还可退还生产生活挤占的生态和农业用水5.76亿立方米,实现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