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一线蹲点|村支书曾瑞华急得掉眼泪:上百万斤翠冠梨就要上市,还没有找到市场
2025-06-26 19:15
蹲点点位:石柱县桥头镇
蹲点记者:邹密、栗园园
6月25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雨水淅沥。“党报记者一线蹲点”采访小组来到全镇最偏远的田畈村,时下,海拔800米的梨园里,树上挂满了套着袋的翠冠梨。
▲6月25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田畈村,海拔800米的梨园丰收在望。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你看,套了袋的梨子看起都乖些,表皮干净、颜色透黄。”村支书曾瑞华顺手撕去一颗梨子的套袋介绍起来。
他预计,2017年栽下的这1700多亩梨园,今年会进入丰产期,预计产量将达到150万斤。
▲桥头镇田畈村的梨园里,树上挂满了套着袋的翠冠梨。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还有不到一个月梨子就要上市,但目前只找到40万斤的销路,还有上百万斤没有着落,我急得觉都睡不着!”说着说着,曾瑞华突然哽咽起来,用手抹去抑制不住的泪水。
为给田畈村的梨子找销路,这位50多岁、铁打的汉子已数度流泪。
以前,曾瑞华在外做建筑生意,年收入超过100万元。2013年,他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是村民的信任和他对家乡的感情,让他毅然返乡带领大家致富。
种梨子,是曾瑞华邀请专家论证后作出的谨慎决定。但自2021年梨园正式投产以来,每到7月梨子的销售季,曾瑞华都如坐针毡。
▲烟雨笼罩着梨园。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以前我做过一家企业的西南总代理,凭借关系、人脉,我自掏腰包出去找销路,企业、单位、商会,还有亲戚朋友,我找得到的都挨个找。”曾瑞华说,前几年他还能勉强找到销路,但今年产量大大增加,他拼尽全力目前也只找到40万斤的订单。
想到明年梨子产量可能突破200万斤,曾瑞华的眉间已刻出深深的川字纹,同行的其他村干部听着他的话也默不作声,脸上写满了焦虑。
“曾支书,你要不试试直播带货?就讲如何带领村民种梨的故事,说不定网友会为你的精神和故事埋单。”在低沉的气氛中,记者提议道。
曾瑞华顿时面露难色:“我想过找网红带货,但我们确实请不起。我自己搞?我怕搞不来。”
但想到即将堆积如山的梨子,曾瑞华顿了顿,又表示愿意试一试。“不管了,只要能把村民的梨子卖出去,要我做什么都愿意!”说这话时,他似乎又恢复了干劲,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田畈村的1700多亩梨园。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据曾瑞华估计,今年田畈村的梨子将于7月20日前后上市,愿意购买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可与他直接联系,联系方式为:13594997148。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