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链主”企业首次布局西南,重庆凭什么能?
西南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迎高光时刻!
4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浪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浪潮重庆产业基地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启动建设。
作为国内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企业,浪潮首次将创新技术服务器研发制造核心产业布局西南,不仅填补了重庆创新技术整机产业链“链主”企业的空白,标志着重庆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版图上落下关键一子,更意味着重庆的产品链正在不断实现从制造为主向研发制造并重的跃迁。
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方向,更是在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
浪潮首次在西南地区布局研发制造核心产业,与重庆多个区签署合作,其中有何深意,重庆又为什么能?
浪潮重庆产业基地项目的顺利落地,是浪潮首次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全力布局创新技术服务器研发制造核心产业。这一举措,恰似在产业棋局中落下一枚 “定海神针”,意义非凡。
据浪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引入浪潮系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实现全力构建 “研、产、供、销、服” 全产业链体系。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将带动重庆相关产业产值实现大幅增长,助力重庆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夯实算力产业链国家备份基地建设。
近年来,重庆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迅猛,2024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成功突破万亿元大关。然而,在创新技术整机产业领域,重庆一直缺少具有强大引领力的 “链主” 企业。
▲鸟瞰科学谷数智科创园。资料图
浪潮的入驻,恰似一场 “及时雨”,润泽这片亟待深耕的产业土壤。其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广泛的市场资源,将如同强大的 “磁石”,吸引一大批上下游企业集聚重庆。
这一“虹吸效应”,与特斯拉落户上海带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异曲同工。众多企业的汇聚,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极大地提升重庆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为重庆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目前,浪潮重庆产业基地建设正稳步推进中。在浪潮这一“链主”的强大带动下,该基地将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技术协同和市场主导的核心枢纽能力,助力重庆进一步完善创新技术产业集群布局,深度加强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推出更多 “重庆造” 硬核创新技术产品,在产业赛道上一路领跑。
浪潮作为国内最早的IT品牌之一,其业务涵盖多个领域,如计算设备、软件、云计算服务、新一代通信和大数据等。自1997年开始,浪潮在重庆市场布局,但此前,更多的是服务端和市场端,此次首次将研发中心落地重庆,有何深意,又为何是重庆?
在全国版图中,重庆区位优势独特。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共建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在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浪潮将重庆作为西南布局的核心,可辐射整个西部地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如今,在“六区一高地”的整体框架之下,重庆市正提速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夯实数字经济底座,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重庆产业基础深厚,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最打动我们的,还是重庆一流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雨露,助力企业茁壮成长。”浪潮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例,近年来,科学城建设全球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高地,立足计算机整机及零部件产业基础,抢抓“新基建”、信息消费升级等发展机遇,面向全球招大引强,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龙头企业,持续做大产业规模,加快提升产业带动能力,构建川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在浪潮项目初期,科学城迅速锁定产业链 “链主” 企业,成立项目专班,以清单化模式精准梳理龙头企业,并多次奔赴浪潮,展开深度洽谈,力求推动更多硬核创新产品落地重庆。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重庆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当天签署协议,隔天便动工建设,不断刷新项目落地的 “重庆速度”。
“合约签署后,我们化身‘店小二’,贴心服务跟进企业。将的‘串联式’工作流程革新为‘并联式’推进,多部门协同作战、平行办理。专门建立项目推进群,全方位加强用工用能、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为企业项目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同时,积极促进企业与辖区企业的深度联动,全力实现产业链本地化,打造紧密相连的产业生态。” 科学城招商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除了提供 “保姆级” 的服务,重庆更是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加持。《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政策措施》《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工作方案(2024—2027 年)》等政策,恰似真金白银的 “护航舰队”,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从“有服务”到“优服务”的质的飞跃,书写产业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美好篇章。
过去十多年,重庆围绕“芯屏端核网”,持续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然而,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中,短板也很明显。学者分析到,过去,重庆长期依赖沿海产业承接转移,研发占比少,产品附加值低。
在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的浪潮中,重庆等中西部城市如何勇攀 “微笑曲线” 顶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持续焕发新活力?浪潮的落地或许就是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答案,也为中西部地区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上提供了全新思路。
以科学城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打造上来看,惠普(重庆)研发中心投用,成为首家在渝设立个人计算机研发中心的全球头部计算机品牌企业;中国电信西部(重庆)科学城数字产业基地启动建设,将有力提升西部科学城数字产业基础能力;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投用,该创新中心是“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布局的AI总算力,相当于50万台PC的计算能力……
无论是“研发+制造”的融合发展,还是加码高成长值产业集群,都在说明,重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纵深发展,数智引领态势彰显,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正阔步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科学城一隅。资料图
如今,像重庆这样的大批非一线城市,正在积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大力培养引进并充分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全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逐步成长为区域协调互促发展格局中的中坚力量。
“中西部地区起步晚、发展慢,这是客观事实。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科学城辨识度’的特色产品,推动中西部地区进阶升级,正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写下的铿锵注脚。”科学城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