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戳破“考证躺赢”的骗局
时间: 2022-03-25 08:38:05 | 编辑:肖福燕

刘一姗

“行业缺口数百万,一年收入几十万,拿了证书就有了金饭碗。”近段时间,各种考证广告在网络平台上推送,进行“画大饼”式虚假营销。近日,央视新闻、半月谈等多家媒体曝光了此类广告的猫腻,同时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

“无门槛入学,短时间拿证”,这类营销话术其实并不高明。首先,私人机构发放的技能培训证书并不等同于职业资格证书,前者只能作为完成培训的证明,后者才能代表个人具有职业从业资格。其次,门槛低甚至无门槛,意味着获取的证书和所称的“巨大市场缺口和高年薪”本就自相矛盾。

漏洞百出的考证套路为何能屡屡得手,考证广告为何屡禁不止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近几年,整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即将就业的、待业的和准备跳槽的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不得不为考证而考证,把拿到的“证”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同时,被考证骗局套路的人,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缺乏沉淀积累的耐心,怀着“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而考证广告正是抓住了这种浮躁心态,用“高含金量”“短时间”“几十万”“金饭碗”“无门槛”“一次性通过”等夸张词语,一遍遍刺激求职者的神经,诱导其跳入骗局。

打击“考证广告”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此类广告为何能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作为推广渠道的网络平台不应在追责中“隐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否则将视情节处以相应金额的罚款。平台有责任筑好篱笆、审好广告内容,让平台规制成为第一道防线。其次,负责监管的工商部门要明晰权责、画出红线,对考证虚假宣传广告常抓不懈、重点监督。在依法对虚假宣传的培训机构进行责罚时,还要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挑战法律底线的机构重拳出击,严重的甚至可以取消其培训资格。

成功没有捷径,是时候戳破“考证躺赢”的骗局了。美好的生活需要奋斗来浇灌。在这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空想家是没有舞台的,身怀真功夫的实干家才有光明的未来。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