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食品安全监管没有“休止符”
时间: 2022-03-18 08:10:32 | 编辑:肖福燕

赵雨璠

据央视“3·15”晚会曝光,消费者广为熟知的老坛酸菜大多源自土坑腌制,坑中树枝、田螺、羽毛和工人抽完的烟头屡见不鲜。一石激起千层浪,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连夜行动,查封现场,全国多地的多家超市也下架了涉事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食品原料是加工的起点,也是重点。作为食品生产环节的第一环,其卫生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但常谈不代表问题已经得到整改。土坑酸菜、粉条造假、工作服发黑发臭、猪排落地直接装袋入库……如此多安全隐患通过镜头一个个呈现在观众眼前,令人触目惊心。食品生产是个良心活,生产商应深知其肩上的重担,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罔顾消费者健康,只会使企业形象遭受重创,继而陷入口碑与销量双双下滑的泥沼。

一众品牌商家,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到底是真的不知情,还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无视?作为知名品牌,漠视食品安全,心存侥幸地对待品质把控问题,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家招牌。尤其让消费者愤怒的是,不良商家选择将品质优良的产品用于出口,而将劣质产品留在国内销售。相关企业负责人大言不惭地说,“国内的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面,里面有一点树叶、有一点纤维,顶多罚你一两千元,这个如果到国外去了,至少是罚十万元”。由此可见,不痛不痒的罚款与行政处罚已经不能给违规企业带来痛感了。只有严查重罚,将违法成本提升到足以让造假者感到“肉疼”的程度,才能让其重新审视自己的违规行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监控全流程加工过程,切实加强对食品的品质把控,才能夯实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只有每个市场主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抱有侥幸心理,才能真正筑起食品安全的铁壁铜墙。“3·15”晚会一年只有一次,但食品安全监管没有“休止符”,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也绝不能止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希望相关企业以此为戒,坚持诚信为本、自查自纠,恪守食品安全底线,用“舌尖上的品质”支撑起企业真正的口碑。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