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体> 文化 > 正文
“双减”之后,孩子们该怎样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2-03-11 08:07:12 | 记者:赵欣 | 编辑:肖福燕

本报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扫一扫 就看到 “双减”后,孩子们在看什么书?(有视频)。

3月4日,新学期开学后第三个周五。晚饭后,重庆两江新区金州小学五年级学生孙筱彤回到房间,拧亮台灯,翻开书桌上的《三国演义》,接着前一晚的章节看了起来。同晚,重庆沙坪坝小学六年级学生林子桁也在家享受着自己的夜读时光。这学期,他们班同学在老师建议下,开始了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的共读计划。

自2021年秋季学期“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越来越多的重庆学龄青少年正像孙筱彤、林子桁一样,得以远离“书山题海”,有了更多课外时间去探索自己的阅读方向。

作为全民阅读中的重要主体,“双减”后的孩子们在如何阅读?他们的阅读如何进行才更有效?家长们又该怎样指导?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需求旺盛

阅读时长、阅读量有所增长

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双减”,源于2021年7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之而来的2021年秋季学期成为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政策进一步得到推动落地。

“双减”赋予了广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更多课外时间,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大趋势下,少年儿童的阅读也在发生着变化。

春江水暖鸭先知,小学语文老师可谓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重庆两江新区金州小学五年级语文特级教师唐雪梅,在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伊始就以所在班级为样本,以“双减”前(四年级下册)与后(五年级上册)两个不同学期为节点,发起了一项《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从全班47位同学家长的有效反馈中,她注意到,变化首先体现在阅读时长和阅读量方面。

“调查显示,阅读时长方面,‘双减’前日均阅读30分钟以上者占46.81%,‘双减’后这一比例提升至77.73%,其中变化最大的为阅读60分钟以上者,从6.38%提升至21.28%;阅读量方面,‘双减’前仅27.66%的同学一学期完成20本以上阅读,‘双减’后这一比例增到40.43%,其中30本以上者从6.38%提升至17.03%,变化最为明显。总体来说,超过60%的家长认为孩子阅读时长和阅读量均有增长。”她说。

唐雪梅的调查能不能说明问题?为了掌握更多情况,本报记者于2月26日-27日周末两天到解放碑重庆书城和当当书店,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随机采访。同样以“双减”前后的课外阅读变化为主题,了解受访者“通常每天的阅读时间”“一学期阅读课外读物数量”“‘双减’前后课外阅读的变化”等情况。得到的反馈也进一步应证了此前的调查结果——“双减”之后,孩子们普遍有了更旺盛的阅读需求。

旺盛的需求还反映在少儿阅读的市场表现上。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和重庆少年儿童图书馆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少儿读物的销量和借阅量均有增长,其中,以《猫武士》为代表的儿童绘本销量飙升,以《植物大战僵尸》《舒克贝塔传》等为代表的童书高居借阅榜前列。“今年寒假少儿课外读物销售和借阅显著提升,说明‘双减’之后,阅读正在成为少年儿童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谭必胜说。

不过,记者注意到,“双减”政策下家长们对学业并未掉以轻心。与“双减”前一样,教辅类读物依然在少儿阅读中颇具分量。

重庆书城提供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寒假期间教辅类销售额增长约30万元,增长比例约30%。记者也在重庆书城看到,开学后趁周末赶来选购教辅的家长和孩子络绎不绝。前来给弟弟选购数学教辅的大学生熊炆炼表示:“小学生没有作业了,适当的练习还是有必要的。”市民冉兵则跟女儿一起挑选了五六本教辅去收银台,“女儿上初二,初中虽然也‘双减’了,但中考压力还在,我们在家里还得继续加油。”

当然也有抱着另一种想法的家长。《高考金刊》前主编何林衡的儿子正上小学五年级,她很少购买教辅类读物,“阅读还是要围绕兴趣展开,‘双减’已经给孩子减负了,家长又何必再主动去把减掉的担子重新加在孩子身上呢?”

困惑不少

不知如何选书并提升阅读

在“双减”背景下,少儿阅读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1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过去10年,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从2011年的5.4本提高到了2020年的10.02本,差不多翻了一番。

几乎没有家长会否定少儿阅读的价值。然而,“双减”之后的少儿阅读如何开展才更有效,对于众多的家长和孩子来说,依然存在不少困惑。

首先是如何选书。“给孩子买书我们肯定是支持的,问题在于,现在出版市场良莠不齐,应该怎么选择合适的少儿读物还是很考验父母的。”市民张丽萍说。和她一样对如何选书感到困惑的人还有很多。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挑选少儿读物时,56%的受访者感到困难,72.7%的受访者希望国家有关方面制定参考标准。

“如果完全放手让孩子选择,阅读很可能误入歧途。”市民李毅有一个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举例说,“上学期‘双减’后,儿子确实有了更多时间看课外书,但我发现,他们同学中流行的是游戏改编类的童书,我不知道这样的书意义有多大。”父亲的吐槽让身旁的儿子笑了:“游戏书也很有意思啊,同学们都在看,我要是不看,就太不合群了。”

初二年级的王星羽还注意到,他们班上一些女同学喜欢看一些不适龄的漫画和小说,“他们会把那些书带到学校,我觉得不太好,而在外面书店里的所谓校园文学区,也会出现一些类似‘霸道总裁’之类的不太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读物。”

哪怕是经典少儿读物,同样可能让人选择困难,原因就在于不同出版社的重复出版。记者在购书网站搜索《安徒生童话》,检索出至少有上百个不同版本的相关书籍,出版单位除了各地文艺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甚至还有某些科学技术出版社、理工大学出版社。显然,对于少儿阅读这块市场,大家都想分一杯羹,乱花渐欲迷人眼,客观上也加重了选择的困难。

其次,学生中功利性阅读现象也比较普遍。“所谓阅读的功利性就是指阅读活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指向,比如课外阅读中的教辅阅读,就是为考试而进行的功利性阅读。”唐雪梅说,“我们不得不思考,‘双减’给了孩子阅读时间,他们是否就会有效阅读?”

对于功利性阅读,重庆一中初中语文教师侯丽娜有自己的看法,“考试选拔制度面前,家长焦虑在所难免,但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之前就‘双减’后家长焦虑程度进行调查发现,72.7%的受访者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我也注意到‘双减’对学生课外阅读是有改变的,之前可能更功利化一些,现在主动阅读多了,其实全方位的有效阅读是有助于减压的,大部分‘学霸’阅读面都很广,他们不是仅靠刷题,因为刷题只是‘技’,阅读才是更深层的‘道’。”

再者,“双减”所带来的少儿阅读场景的改变,也为家长提出了新的挑战。“‘双减’之前,少儿阅读这一块更多体现为‘课内阅读’,现在则在向包括‘家庭阅读’‘图书馆阅读’等场景在内的‘课外阅读’转移。家长在少儿阅读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沙坪坝小学语文教师刘甘霖表示,几乎所有家庭都对这样的阅读场景转移表示理解和重视,但也有些家长因为忙于工作等原因,或是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阅读,或是苦于不知道怎么去提升阅读。

重庆图书馆一位工作人员注意到,“双减”之后,陪伴孩子到馆看书的家长确实多了。“大部分家长都能认真地与孩子共读,但也有一些家长做得还不够,他们让孩子自己翻书,自己则在一旁看手机、追剧,甚至交谈。”

多方支招

有效阅读需要全社会合作

“双减”为少儿阅读带来新变化,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需要全社会积极展开合作应对。作为阅读产品的生产者,出版行业理应占据先机。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落地,我们计划从产品策划、内容形态、结构规模等方面进行必要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出版。”西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张发钧表示,首先要从总量上整体收缩一般教辅读物,特别是课后练习、同步检测类教辅的出版;同时围绕中小学延时服务,在体育、艺术、美育、科普等领域开发一些高品质产品,从而着力去帮助中小学生培育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要真正结合学生读者需求,设计出版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针对少儿读物本身存在的问题,市扫黄办也正通过“护苗2021”专项行动,大力营造全方位“护苗”社会氛围。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专项行动包括开展“绿书签”优惠购书活动,在全市新华书店各连锁店及大型民营书店搭建“护苗·绿书签”图书专台,推荐优秀少儿读物、发放“绿书签”及宣传资料,现场同步开展作者签售、读书讲座、“护苗”公益宣传等,着力净化少儿阅读环境。

在如何更好引导少儿阅读方面,少儿读物也在积极思考。《少年先锋报》副总编辑陈军峰说,“‘双减’为少先队员的幸福成长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也为队报发挥作用创造了新的机遇。为此我们也在积极构建少先队文化阅读引导体系,考虑到当代少年儿童都是网络原住民,我们认为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阅读引导很有必要,在原有传统媒体平台基础上,我们通过网站、短视频、官微等工具,为适合少儿的阅读生态建设进行了创新探索。”

家庭方面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前文采访的几位小学教师建议:建立孩子的家庭阅读区、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把阅读和户外活动联系起来、用图书作为礼物、鼓励孩子大声朗读、把阅读主动权还给孩子等等。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辅导部主任吴小蕊表示:“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对阅读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比如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的平衡、绘本与文字图书的平衡、科普类与文学类的平衡、虚构类与非虚构类的平衡等,从而为走进图书馆的少年儿童提供主题丰富、分级明确的图书和数字阅读资源。”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