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大足:奋力建设特色产业高地 实业为本 制造强区
来源:大足报
时间: 2022-03-08 10:15:54 | 编辑:吴志杰

  3月3日,我区召开了建设特色产业高地动员会议,进一步深化认识、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强化举措,在全区上下形成推进特色产业高地建设的强大合力。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特色产业高地建设?区经信委、区科技局、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等部门在会上作了发言,大家树目标、谈举措,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区经信委:全力当好特色产业高地建设“推动者”

  目标:到202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1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举措:

  开靓“集群花”。以产业聚集为目标,以产业链为切入点,以“链主”“头雁”企业培育为着力点,梳理完善六大特色产业17个产业链、技术链图谱。

  建强“大平台”。实施园区提质增效行动,加大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和大足石刻文创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做强“新细胞”。推动“产业链”与“服务链”有机融合,力争2026年培育100亿元产值企业4家、50亿元产值企业4家、20亿元产值企业5家、10亿元产值企业30家。

  狠攻创新驱动。每年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新建市级科技平台2个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新增数字化车间5个、智能工厂1个,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个,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区级工业设计中心10个;打造“5g+智能制造”示范场景2个。

  区科技局: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目标: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

  举措:

  实施“两大工程”。一是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围绕五金、汽摩等五大主导产业理清技术路线图,每年实施技术攻关项目20个。二是实施“创新赋能工程”,推动数字化装备普及,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每年支持成果转化项目10个。

  开展“三个行动”。一是开展核心技术导航行动,理清技术路线图,建立核心技术库;二是开展领军企业导航行动,理清国际国内领军企业,建立领军企业库;三是开展领军人才导航行动,理清领军人才、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领军人才库,开展联合攻关。

  落实“四项计划”。创新主体倍增计划,科技型企业1600家以上、入库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创新平台倍增计划,新增区级科技平台50个以上、市级科技平台10个以上,打造创新基地5个以上,新建成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各1个;创新投入倍增计划,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完善研发制度,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6年全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30亿元以上;创新人才倍增计划,引进“高精尖缺”人才50人、选派科技特派员和技术经理人100人、引育实用技术人才5000人以上。

  双桥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打造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目标: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工业增加值率28%以上。

  举措:

  聚焦特色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突出做强汽摩产业、做靓电子产业、做精静脉产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融链,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力争50家企业迈入亿元俱乐部、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家。

  聚焦重点项目,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推动工作机制,确保强迪车架等39个重大工业项目按期推进、投产达效;完善三年滚动投资项目库和国家重大项目库储备项目,形成梯次接续的项目储备格局。

  聚焦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产业高端研发平台;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强化科创人才引育,打造渝西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推动企业赋“智”转型,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0个以上,新增数字化车间2个。

  大足高新区:建成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

  目标:

  到2026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企业200家,形成电梯、汽摩、锶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

  举措:

  高质量打造高新特色产业的“增长极”。加速构建“3+n”特色产业体系,全年力争引资16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5家,电梯产量突破1万台、摩托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引领的“新引擎”。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全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个,新培育数字化车间2个、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

  高标准打造优越发展环境的“新样板”。聚焦平台扩容提质,打造“智能制造科创新城”,提速安置房、人才公寓建设,高品质打造市政公园,推进城镇提升工程。

  大足工业园区:走好五金产业特色化发展道路

  目标:

  2026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产值400亿元以上,入库税金6亿元以上。

  举措:

  补短板、提质量。走好五金产业特色化发展之路,集中攻克原材料、热处理、重点配套等关键共性难题,大力发展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家居五金等特色消费品工业。

  建平台、促转型。统筹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园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成立五金产业研究院,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个,引导1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抓重点、破难题。力争今年推动中德智能五金制造产业园、渝发智能科技、科斯迈电子器件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增强园区产业发展后劲。

  提效能、强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内;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推动城镇功能整合和产业要素集聚。

  大足石刻文创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目标:

  对照创建标准,加强创建指标监测评估,及时强弱项补短板,确保顺利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

  举措:

  聚焦“雕塑文创、工艺美术、数字文创”三大主导产业,聚集产业链,聚合上下游,形成面向未来的优势产业集群。

  探索“大师+文创”“大师+企业”模式,提高行业竞争力。

  建立本土石雕企业孵化平台,高举火种,激励斗志,勇闯市场,重塑大足石刻新的荣光与辉煌。

  支持富瑞、莲山艺术等龙头企业组建设计团队,建立企业美术馆,推动艺术、技术深度融合。

  培育创新引擎,与川美合作共育“良仓1958”众创空间,引入更多川渝两地艺术家建设川渝地区艺术合作基地。

  举办成渝双城圈高校艺术联盟大会和“大足石刻”杯国际雕塑文创大赛,提升大足石雕的创造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本报记者刘星整理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