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发展成果惠民生 幸福指数节节升——返乡人士眼中的荣昌变化
来源:荣昌日报
时间: 2022-02-11 10:08:57 | 编辑:吴志杰

  春节期间,在外打拼的“游子”回家过年。除了走亲访友之外,让他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家乡荣昌的变化太大了,道路变宽了,环境变得优美了,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这些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堵心”变“舒心”

  农贸市场“换新颜”

  “大白菜新鲜,来一棵。”

  “这肉不肥不瘦,称3斤。”

  …………

  2月9日上午8点半,水口寺农贸市场迎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人来人往的市场熙熙攘攘,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

  “环境变清爽了,我们买菜也更加放心、舒心!”看到华丽“蜕变”的水口寺农贸市场,从广州返乡的张世勇为市场整治后的效果点了个“赞”。

  回忆着水口寺农贸市场的变化,张世勇感慨万分。“以前,摊位随意占道,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遇到赶场天连过路都困难!”如今农贸市场规范有序的环境让他眼前一亮。市场内路面干净整洁,蔬菜、水果、肉铺等区域划分明确,摊位整齐划一,琳琅满目的菜品摆放整齐。用张世勇的话说:“买菜也是一种享受。”

  据了解,去年以来,区商务委、区城市管理局、昌元街道等相关部门单位,对水口寺农贸市场及周边市容环境开展集中整治,通过平整路面、疏通排水管道、拆除违法搭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让水口寺农贸市场“脱胎换骨”,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更舒心。

  路口变绿地

  摇身成了“新风景”

  2月9日,家住仁义镇的市民方涛开车载着一家人进城购物,经过荣吴路口时,只见车辆在宽阔平坦的路面上有序行驶,公路两旁是挺拔的树木与鲜花绿草,使人赏心悦目。

  “每次回家过年都能感受到荣昌发生的变化。”方涛说,他在杭州工作多年,每年春节开车回家时,都会经过荣吴路口。而今眼前的画面,很难让人将其与曾经乱搭乱建、垃圾遍地的情景联系起来。

  提及家乡的变化,家住荣昌东高速下道口附近的返乡市民何军也颇有感触。何军一家常年在广东务工,“过去乱排放、乱停放的现象再也不见踪影。如今,改造后的停车场,有绿植掩映、休闲座椅,摇身变成附近居民的闲时‘打卡地’,这样的变化让老百姓幸福感满满。”何军说。

  大家口中的变化,得益于全区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整治。近年来,我区在荣古路口、荣吴路口、荣双路口、高速路荣昌东下道口、施济桥路口等城乡结合部,以拆除一批违法建设、规范一批违规市场、征收一批应征未征土地、整治一批市容环境问题、依法依规完善一批建设手续、提升一片沿途景观为整治措施,就违法建筑、违规市场、沿途景观、市容环境等内容开展综合整治,以“绣花功夫”提升环境品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土地变“宝盆”

  鼓了农民“钱袋子”

  “乡亲们变富了,家里环境变美了,大家伙儿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心气’越来越高。”2月8日,昌州街道八角井村80亩莲花白基地里,20余名村民忙着将成熟的莲花白采摘、搬运、装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从浙江回家过年的村民刘作勇看着基地里干劲十足村民,连连发出感叹。

  刘作勇在外地务工已有十余年,今年回家过年,在家人的讲述中,他看到了家乡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过去家里5亩地用来种稻谷,收入单一、不稳定。如今,村里发展蔬菜产业,家里土地流转出去,每年除了能获得3000余元的租金外,家人还可以在基地里务工,两笔收入加起来一年可增收2万余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刘作勇说,家乡产业发展势头足,他也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近年来,八角井村采用“土地合作社+高等院校+专业合作社”“土地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模式,让小龙虾、太空莲、沃柑、榨菜等特色产业遍布村落,不仅盘活村里的“撂荒地”,还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2021年,八角井村集体经济为村民带来保底性分红、务工性收入近100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2万余元。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