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重庆古城—— 昔日据绝壁而守,今朝成文旅名片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2-02-06 07:28:24 | 记者:黄琪奥 | 编辑:王俭林

  白帝城樊家台兵器埋藏坑全景。

  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办公区围墙、中轴线建筑群及附属建筑。

  龟陵城城垣平面布局图。(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一座钓鱼城,见证了南宋军队的誓死捍卫和蒙古大汗的饮恨败北,历代文人墨客的加持,又让这里拥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座龟陵城,见证了宋将王仙的悲壮,使之成为山城防御体系中最后一座被沦陷的城池。

  一座白帝城,见证了刘备托孤与无数文人墨客的诗咏,更是作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军事要塞,为研究中国火药史、火器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那么古城就是凝固的历史。在冷兵器时代,战争通常围绕城池展开。为更好防御敌军的进攻,守军通常会就地取材,修建多座要塞城池,抵御敌军进攻。对于位于长江中上游,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重庆而言,古城,更具有其重要的价值。

  南宋末年,重庆的筑城运动达到了顶峰。彼时,为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时任四川安抚置制史余玠,采取“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战略方针,在1243年至1252年的9年时间里,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四川境内的长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沿岸,选择险峻的山隘加固和新筑了数十座要塞城池,史称“山城防御体系”。

  这数十座古城大多依托巴蜀地区多山的地形地貌和长江、嘉陵江等众多的江河水道,建在山顶平阔、四周峭壁环绕、状如城廓的方山之上,让川渝地区的人民免遭战火荼毒,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其中,又以钓鱼城、白帝城、龟陵城最具代表性。

  最著名

  钓鱼城让蒙哥饮恨于此

  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出发,沿着嘉陵江一路上行,就来到了古称合州的合川。从合川城驱车约40分钟,一座最高海拔近400米的钓鱼山出现在笔者眼前。依山就势的钓鱼城巍然屹立于山巅,北、西、南三面峭壁悬崖据江而立,险绝异常。

  “这就是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积极防御思想的集大成地——钓鱼城。”站在钓鱼城风景区的大门外,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说。

  史料记载,“钓鱼城”的名称,最早出自南宋绍熙二年的一通碑记。1240年,考虑到钓鱼城所在的钓鱼山本身山势险峻,北、西、南三面据江,是易守难攻之地。四川制置使彭大雅命部将甘闰于合州筑钓鱼山寨,为重庆府屏障。

  为何钓鱼城会被称为中国积极防御思想的集大成地呢?

  实际上,这和钓鱼城的修建方式有关。史料记载,余玠在筑城之时,巧妙利用地势,在钓鱼城东面修建了大量沟壑,用于储存水源,还沿钓鱼山南北山麓,修筑了两道分别延伸至山脚江边的水军码头的“一字城墙”,有效阻碍了城外敌军运动,把宋军的水军优势最大化,保障了钓鱼城的水上补给线。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7万大军对钓鱼城展开围攻之时,南宋军队在王坚的带领下据险抗击,数次击退进攻。当年7月,蒙哥病逝于钓鱼城外,南宋守军取得了钓鱼城之战的胜利。

  正因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化底蕴,钓鱼城也受到不少文人墨客的青睐。比如,重庆诗人阳枋写下了“吴门捍蔽重夔渝,两地藩篱属钓鱼。自昔无城当蜀屏,从今有柱壮坤舆”的诗句,为后人展现了钓鱼城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钓鱼城更是成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富矿,重庆市歌剧院在2011年推出大型歌剧《钓鱼城》,生动再现了那段历史;2019年,中国作协会员、合川籍诗人赵晓梦通过创作长诗《钓鱼城》,诗意地为读者再现了钓鱼城保卫战。

  光阴荏苒,当年的钓鱼城古战场硝烟已散。如今的钓鱼城已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之一,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钓鱼城还于近年启动了世界文化遗址申报工作。2019年3月29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上榜。

  “根据计划,我们除了会围绕‘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要求,持续开展大遗址考古研究,努力提升钓鱼城古战场遗址保护利用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外,还会加大对钓鱼城景区内的硬件建设和环境整治,让更多人领略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的风采。”合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最悲壮

  王仙用生命展现宋军风骨

  “将军,走吧!不走就来不及了。”1280年,涪州附近的一座要塞外,一名中年男子看着汹涌而来的元军,拒绝了属下让其逃生的请求。待元军走近,男子拿出佩剑,自刎于城门旁。有感于男子的忠烈,元军也纷纷停下了脚步。

  “那座城池就是龟陵城,那名守将则是龟陵城最后一任都护王仙。”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徐进告诉笔者,虽然龟陵城的名气不如钓鱼城,但它却是山城防御体系中最后一座沦陷的城池。

  与山城防御体系的其他城池一样,当时宋军选择在涪陵附近的三台山上筑城,主要是看中了这里险峻的地势。龟陵城所在的三合山西临上桥河,南濒长江,整体地势非常险峻,筑城于此可“据千刃绝壁而守,扼长江之咽喉”。基于这个判断,1266年,涪州守臣阳立奉命于三台山筑城,更名三台砦,同年涪州治所移于此。

  当年的龟陵城究竟是什么模样?经过发掘研究,考古人员发现龟陵城城址由山顶环城、北外城、东外城、南外城、西外城五部分组成,面积非常庞大。

  同时,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御元军进攻也是龟陵城守将的重要任务。而龟陵城抵御蒙军的武器主要是礌石。“‘礌石’是古代战争中远射兵器发射的‘炮弹’,由‘抛石机’发射。”徐进介绍,龟陵城上现存有分设于八方的炮台遗址八座,虽然大炮已被破坏,但炮台边至今还堆放着的许多礌石,足以证明当时驻军装备的强大。

  正因拥有强大的装备,让龟陵城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公元1280年,虽然南宋王朝已经灭亡了两年,但此时的龟陵城却未被征服。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王仙抱定“与涪州衙署共存亡”的决心,在西门与敌军决战,最后以惊天动地般的方式自刎,用生命展现了宋军的风骨。

  遗憾的是,随着宋元战争的结束,龟陵城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中。直到明末清初,随着移民入川,钟氏家族入住龟陵城内,才让这座古城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清嘉庆年间,由于白莲教起义的爆发,龟陵城得以重建,但早已不复昔日风采。

  700多年过去,当初的龟陵城已经变成了古战场遗址。当笔者徘徊在龟陵城遗址中,依然从残存的文物中,感受到它昔日的荣光。

  据介绍,未来涪陵将继续强化龟陵城遗址的文物保护及考古发掘和研究,做好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和考古成果的修复展示;深入挖掘龟陵城遗址背后的文化内涵,做好历史文化展示,合理利用遗址及其文物,将龟陵城遗址打造成涪陵又一张文旅融合名片;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将遗址中的文化元素融入涪陵新区城市建设中,做到古今融合、山水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凸显地方特色、展现涪州记忆。

  最悠久

  白帝城见证热兵器崛起

  1700多年前,败走东吴的汉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内,把幼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让白帝城走进更多人的视野;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离开夔州时所写的《早发白帝城》则让这座城池青史留名。

  “与钓鱼城和龟陵城相比,奉节白帝城的历史无疑更加悠久。除了见证白帝托孤与李白离开外,白帝城作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军事要塞,在军事史上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袁东山说,特别在宋元战争时期,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帝城守军利用火药制成的火雷抵抗元军,为研究中国火药史、火器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史料记载,从战国时期开始,白帝城因其天生易守难攻,便成为古代历朝必争之地。自西汉公孙述在此筑城后,历朝历代都曾在这里筑城,包括扞关、江关、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瞿塘卫等多个军事堡垒性质的重镇都曾落户于此。

  这样的历史沿袭,让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压城的现象,那种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体系,具有强烈的军事堡垒特征。尤其是宋元战争时期,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四舆”、川东“八柱”之一,白帝城在宋元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白帝城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让我们感受到铁雷为代表的热兵器对战争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未对白帝城遗址进行挖掘之前,我们虽然从只言片语的史料中了解到,宋元时期是冷热兵器共存的一个时期,白帝城守军也曾利用热兵器进行防御。但他们使用的哪种热兵器,对战争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却是一个未解之谜。”袁东山说。

  这样的疑惑在2020年初得到了解答。彼时,重庆考古所在对白帝城遗址的挖掘过程中发现了铁箭镞、铁矛、铁镦、铁兵器构件等大量兵器。更重要的是,除了这些兵器之外,重庆考古所还在白帝城遗址中挖掘出16枚铁雷。

  这些兵器的出现除了证明以铁雷为代表的热兵器已成为南宋时期常备的守城武器外,还说明当时白帝城的战况激烈程度不亚于钓鱼城,进而凸显了该城在长江流域重要的军事地位。

  作为奉节最重要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往往和瞿塘峡、滟滪堆等自然风物结合在一起,成为长江三峡最负盛名的诗咏之地。最早歌颂这一带的诗歌,当属夔州古歌谣《滟滪歌》。自此诗开始,白帝城一带的险峻便被诗人反复吟咏,如杜甫在《夔州歌十绝句》中写道:“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除了感叹其险峻的地势外,怀古也是白帝城一带诗歌的重要主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的《八阵图》便是其中的名作。晚唐诗人胡曾则在《咏史诗·白帝城》一诗中用“自古山河归圣主,子阳虚共汉家争”的诗句彰显白帝城重要的军事地位。

  时光飞逝,当年的古战场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如今的白帝城遗址不仅入选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还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根据规划,奉节除了将以三峡后续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科学制定长期考古工作计划,完整揭示白帝城复杂的战争防御体系,重点突出白帝城在宋元战争中的战略价值,为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奠定基础外,还会深挖白帝城所蕴含的丰富诗歌资源,通过持续举办“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的方式,实现文化搭台、旅游赋能、经济唱戏,让更多人领略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