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挑银水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2-02-03 07:06:21 | 编辑:李振兵

唐富斌

壬寅年春节轻盈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初一子时凌晨,黑山老家雪花纷飞,铺满明晃晃瑞雪的弯弯小道上,大人过去挑银水的场景,像电影胶片又在大脑里的屏幕上映开来。

银水,其实是初一赶早挑的井泉而已。此习俗未曾有典籍记载,但在巴渝及其毗邻地区,却是广为流传的特有民俗。

一元复始,初一大吉。家里堂屋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乡闾人最喜欢听到就是吉利话了。童言无忌的我,得知大哥一大早挑了满缸的银水,便迫不及待跑到水缸前看个究竟,可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银子的样子。我抠着耳朵百思不得其解,直嚷道:“这是井水,哪有什么银水呀?”大人瞪了瞪两眼:“懒人看到的是水,勤快人看到的就是银水”。

老家挑银水讲究拔得头筹。即同一口井,谁先舀得第一瓢水、挑回第一担水,谁就会在新的一年赢得好运气。翻译成现在的话说,凡事想在前、干在先就主动,就可能有好的际遇眷顾。

曾记得家里挑银水最先是我父亲的事。据说每个农历新年初一,他老人家在老家石家田大院子,总是第一个在老井舀得银水的人。后来,大哥接下父亲的扁担,冠军的头衔一直保持到十几年前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但是我猜想,凭借家庭一贯的风气,还有大哥执著的品性,即使到了现在,他也一定是最先拧开水龙头,用盆子接上映照着自己笑脸的银水的那个人。

不过,在上下左右居住着唐、张、任、罗等十几家人的石家田大院,几乎人人都想要在开年第一天舀上老井里的第一瓢银水。所以,要争取第一也并非易事。这就得看谁有韧劲、谁更用心了。

老人说年三十晚的火,要旺!为此,那时家里总是把一年之中最好、干得最透的青杠、大树干、杂木疙蔸等发热量大的柴禾,置于堂屋的火塘中,把火烧得熊熊的。烧钱化纸,对着堂屋正中叩头作揖感恩了一番列祖列宗,吃过团年夜饭后,在没有电视春晚的岁月,就只有围坐在火塘旁——男人们“吧嗒吧嗒”抽着叶子烟,“呼呼嘘嘘”喝着老荫茶,妇孺孩童“嘁嘁喳喳”嗑着葵花子,于暖融融的龙门阵里度除夕。

除夕之夜,我大哥是熬夜的典范,因为,他总是怀揣着去老井舀取第一瓢银水的心事。尤其临近半夜的时候,他一会儿清理水桶、扁担、水瓢,准备照路的竹槁火把;一会儿到屋外看天气、观人动静;抑或是疲惫的双眼半开半闭,也不忘记打望桌子上的闹钟那指针“滴答滴答”行走的身影。一旦时针行将指向零点,他便手脚麻利地挑起水桶,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清风、第一身瑞雪,迈开新年的第一步提前出门了。只见得,野外,雪夜里,老井旁,大哥舀水前先插上点燃的三炷香,烧上几张象征意义的纸钱,双手合掌作三个“礼序乾坤”、意馈自然的揖,放上一小串鞭炮,就开始向水桶舀进他的第一瓢银水。当邻居闻声而到老井时,大哥已挑着满满的喜悦进屋了。

要说挑银水挑的是个心愿,是个寓意。当大人挑着一双空水桶,跨过门槛走出家门,走进纷纷扬扬的雪夜,挑出去的是一家往日的不顺,挑出去的是诸如家庭曾经的吵嘴,甚至生疮害病等之类的烦心事;当扁担闪悠悠挑着银水进入家门,“哗哗”滴水不漏倒进水缸里的瞬间,挑回来的则是一家的和睦、美满、欢笑,是新年的勤勉、安康的新气象了。

或许,大年初一挑银水挑出的精气神吧,过去,我父亲、我大哥、我二哥,还有我三哥,为人诚实,干活在前,个个是乡亲们伸大拇指点赞、被生产队每个工作日记十分的全劳力。就这样,洋溢着泥土芬芳的朴实家风,无声无息地徐徐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我离开黑山老家进城读书、当兵、下基层、进机关工作几十年,至今仍然受益于挑银水的那些往事记忆。

岁月如梭,又要到大年初一了,到时我们都来赶个早,到自家厨房轻轻拧开水龙头,仪式性地接上开年的第一盆银水。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