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凯霖
近段时间,元宇宙一炮而红,网易、腾讯、微软、脸书等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下场布局。据贝壳财经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元宇宙概念股在A股市场已扩容至64支,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的相关提问已超3500条。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最早出自1992年出版的小说《雪崩》,目前此词尚无统一定义,参照全球第一家提出元宇宙概念的上市公司Roblox,元宇宙应涵盖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简而言之就是复刻现实世界的沉浸式虚拟世界。对元宇宙前仆后继的人们,究竟是抓住了下个风口,还是被“当代童话”所蛊惑?
万物皆可元宇宙的造词模板,触动着资本市场的敛财神经。借助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资本市场正利用信息差赚取巨额利益:互联网交友平台Soul自称社交元宇宙、与计算机技术沾边的CPU制造公司与提供图像交互处理的游戏公司也自称已进军元宇宙版图。虽无人能道清元宇宙为何物,但资本确确实实已经开始“写剧本”。
即便元宇宙真能成为独立的技术领域,也尚处技术演变的初级阶段,前方仍有数不清的技术考验。作为投资界判断新兴技术发展阶段的常用依据,高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以大众期望度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将新兴技术的演变划分为5个阶段。目前,元宇宙尚处过高期望的峰值附近,媒体的过度报道使得该概念无处不在,但是其技术基础尚未成熟、应用范畴尚未明确。经营模式与市场接纳度仍需要数代的实验与更迭,在迈入实质生产的高峰期前,若无雄厚的资本支持熬过技术攻坚的低谷期,匆忙入场也只能徒剩一地鸡毛。
欲速则不达,想象力可以走在技术前头,但超车太多也容易发生事故。元宇宙概念股遭媒体点名批评“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中信证券在长达163页的投资报告中亦指出:“终极元宇宙尚需极大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可能要到20-30年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当前时间点,很难给出元宇宙的短期受益投资标的”。拂去狂欢的泡沫,不论是概念形式,还是技术发展阶段,元宇宙尚且不足以孵化出新型业态。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