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杯中有况味 碗底是乡愁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12-17 06:40:56 | 编辑:李平

  邹安音

  我最怕的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打开电视机,又突然听见一串熟悉的音律,然后看见“舌尖上的中国”。恰此时胃已经处于饥饿状态,而那些朴实的材质做成的美食,已经像蚕食一样开始咬动饥渴的味蕾。

  我实在爱极了“舌尖上的中国”,就像我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故事。爱屋及乌,那个精心制作美食的陈晓卿就这样走进了中国人的心里,也进入了我的视野。手捧一本《至味在人间》,那些看似平平淡淡的篇章,比如《一碗汤的乡愁》《年夜饭之味》等,单是这些题目,便让人欲罢不能。

  于无声处听惊雷,即使是最简单的美味,也能一下勾起我的记忆:吃,是贯穿我整个童年生活的主要脉络,它就像母亲簸箕里的豆豉,在时间的岁月里发酵,历久弥新;它又像一根长长的丝线,一端连着过去,一端系着未来,让一个个盛满乡愁的碗碟,汇聚着时光的苦难和荣光,直抵人内心深处的柔软情感。

  《至味在人间》作者对天南海北的美味做了细致的调查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地唤醒!

  这一个个简单的汉字,就像装满油盐酱醋茶的小杯子,陈酿着岁月的味道和亲人的浓浓情爱。比如“个人的饮食爱好,像胎记一样私密,只有至亲知道它在哪里。”当读到《父母大人的饮食偏好》时,全中国父母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如,问儿子爷爷奶奶最喜欢吃什么?儿子很认真的想了想说:剩菜!试问有谁能忍住不潸然泪下?

  这一个个简单的汉字,就是一道道简单却又深奥的哲学命题,包藏着劳动人民生活的智慧和哲理。可以是地域的,比如“食物不能强求,尤其是在选择米和面的大是大非上,南方人和北方人很难找到最大公约数”;可以是生活的,又比如“小面的小,不仅仅意味着简单,更代表着重庆人轻巧的生活态度。”

  这一个个简单的汉字,透露出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比如“关于酱,东方和西方永远谈不拢。”“关于菜汤拌米饭这件事,我讲三点第一,主食崇拜和祖先崇拜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第二,只有小麦和水稻才配叫主食,其他只配叫歧视性的名称:杂粮;第三,孔子云,菜汤拌饭鼎锅刮烂,可见其美味。最后总结下观点:一切不能拌饭的菜,都是耍流氓。”

  其实,打开《至味在人间》这一本书,破译这一个个简单汉字的故事密码,不管是关于亲情的篇章,还是人生哲理和启迪的文字,抑或保护和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书写,总之关于食物的记忆总是绵长的。而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都是妈妈的味道。

  那么,让我们关上书本,沉浸在美食背后的故事中,走进生活吧。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