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铜梁:科技赋能河长制 以智治水河长治
来源:铜梁报
时间: 2021-12-16 09:21:13 | 编辑:李振兵

12月8日上午9时许,在铜梁永嘉镇会龙河段,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蜿蜒的河道低空飞翔,随着区河长办工作人员的操作,记录下一组组画面。这是铜梁区科技赋能河长制的一个镜头。

漫步会龙河岸,河水碧波荡漾,白鹭贴着水面翻飞;两岸葱茏的绿树倒映水中,一派水清岸绿的景象。

“过去,会龙河沿途有40多家养殖场,这些养殖场治污能力差,在畜禽粪水的污染下,一度达到劣五类水质,被中央环保督察列为限期整改的案例。近年来,铜梁多措并举铁腕治污,使会龙河水质恢复到3类,按期完成了深度治理的目标。”区水利局局长李琼说,为了巩固治理成果,铜梁区在深化河长制工作中,引进了先进的智能化手段,不定期利用无人机巡河,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铜梁境内有河流200条,其中总长303公里的区级干流15条,长745公里的区级支流185条,还有水库109座。

过去,河流沿线分布着10多个场镇和上百个大大小小的企业,工业、生活污水排入河中,超负荷的排量给河流水域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对此,铜梁区在河长制工作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打好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通过高位推动、系统治理,统筹运用源头治污、生物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手段,标本兼治开展水环境整治行动。

成绩来之不易,巩固更需要久久为功。铜梁区在深化河长制工作中,借助高科技手段,引进无人机、机器人、水质监控平台,通过“天上看(无人机巡河)、地下探(机器人)”、“千里眼”远程监控的巡河模式,让河库污染无处遁形。

“使用无人机巡河,不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无人机通过相对远程监控,能观察到水质颜色、漂浮物等的变化,继而监控水质的变化情况。”李琼说,2018年以来,区河长办运用巡河无人机对全区主要河库进行了全方位航拍,对河道周边1000米以内的养殖场、养鱼塘、污染企业等进行了巡查,如发现河道水质异常,漂浮物聚集,工作人员会立即到现场核实,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整改。

在区水利局,区河长办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千里眼”监控设备运行情况。“有了这套设备,就能更及时发现河库发生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处理问题,防患于未然”。区河长办负责人说。

近年来,为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和防汛工作综合实力,区水利局投入上千万资金在全区河流、水库安装了水情自动监控器,利用这一智能终端提升防汛抗灾综合处置能力,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有了这套智能化设备,全区的水情变化情况都能准确掌握。比如在夏秋季,一旦降雨超过警戒值,系统还会迅速报警,并将自动采集到的水位、雨量等数据,快速处理后传送到局里的信息中心,便于及时处理突发水情,做到安全度汛。”该负责人说,这套设施不单是监控水情,人为毁损水利设施和污染水质的行为也难逃监控设施的“火眼金睛”,这相当于为河库配置了不离岗的安全“卫士”。

穿城而过的淮远河,曾经是令人头痛的“臭水河”。而今,经过将污水治理与山水景观、防洪护岸与风光打造有机结合的深度治理,淮远河重现一江碧水,成为了市民观景、休闲、游船的打卡热地。

“现在,把智能化手段应用于河长制成为了我们工作的常态,也为巩固河长制取得的成绩上了一道保险。”区河长办干部周天良说。

2018年以来,铜梁区巴川河、淮远河铜梁段、涪江铜梁段等三条河流分获2018年、2019年、2020年“重庆市最美河流”荣誉称号。在水利部开展的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中,铜梁区河长办获评“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2020年琼江、小安溪市控断面稳定达到Ⅲ类,区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为88.9%,较2019年提升38.9个百分点,全区河库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记者 周承沂)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