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解码“藏粮于地”——看綦江高标准农田建设
来源:綦江报
时间: 2021-12-06 08:16:50 | 编辑:李振兵

 

  土地平整作业。记者 赵竹萱 摄

  土地宜机化改造。记者 张梦寒 摄

  田地边沟回填作业。记者 赵竹萱 摄

  农田改造后,宽阔平整,十分壮观。 记者 王京华 摄

  近年来,綦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逐年增加投资、加快建设步伐,提高标准农田覆盖面,增加农民收入。

  自2015年至今,我区已统筹整合各类资金超3亿元,先后在扶欢、三角、东溪等7个镇,建成高标准农田25.8万亩,共修建沟渠、管网390公里、耕作路网330公里、蓄水设施275座,受益人口达7万余户。

  围绕产业精心布局

  农田焕新稳产增收

  走进东溪镇高标准农田“七化”建设示范区,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画卷呈现眼前。

  近年来,我区认真总结研究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这个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在项目建设中高标准开展平土地、理水系、搭接口,因地制宜地布局优质稻、草蔸萝卜、辣椒等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初步打造形成了产地集中、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綦江抓住了重庆市打造高标准农田“七化”建设示范区的机遇,投资近80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1万亩,在市级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内打造山地粮菜产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示范区项目涉及东溪、赶水、三角、扶欢4个镇,福林、白云、永乐、巩固等12个行政村。项目区建设结合市级农业产业园建设需求,土地宜机化改造、地力培肥8000亩,修建蓄水设施122座,开挖沟渠管网90公里,耕作路网130公里,建成了一批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畅、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改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也为重庆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建设打造出样板工程。

  站在东溪镇永乐村的基地产业便道上,区农业农村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舒鹏感慨道:“就拿这片600余亩的基地来说,它处于我们市级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原来的水利系统和田间产业道路等都不完善,田型也不规整,导致生产、运输各方面受限。这次高标准农田“七化”建设示范项目,我们将其纳入了建设范围,通过改造,如今基地不仅能排能灌,还已经可以进行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

  綦江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山地面积达2015.9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73.35%,农业生产机械化一直卡在痛点之上。一些地区由于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加之生产条件落后,连小型机械都无法使用,导致当地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打击。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我区同步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充分鼓励各地对土地进行宜机化改造,让农田得到科学化分块,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

  在赶水镇双龙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今年草蔸萝卜喜获丰收。“刚开始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时候,有些村民因为不了解或者土地界线不明等许多原因,是不支持的。于是我们就用村集体流转的土地,先宜机化改造了几亩出来作为样板。看见效果,这些村民立马转变了态度,不仅支持改造,还主动提出要将自己的土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去年,全村共宜机化改造了1900亩。”双龙村党支部书记王梅高兴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基础设施条件好了,农业机械进了田,耕地质量提高了,传统作物都增产了,还能轮作、套种其他经济作物,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精细规划引领建设

  创新机制高效推动

  自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綦江将高标准农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项目实施前根据各地区地形地貌实际,围绕产业发展,科学规划编制项目,制定了既结合当地农业、水利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做到长期与中期、中期与近期的有机结合。

  在规划编制项目之初,各级各部门更是充分征求项目区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

  “山高坡陡,常年都缺水,靠地表水灌溉根本不够,修山坪塘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让我给建设提建议,我就提一点:把水引到田里来。”提起去年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的过程,石房村的村干部张祥文记忆犹新。

  “除了引水之外,大家有的说要修产业路,有的说排水沟得清淤……没想到,这工程真是吸收了我们的意见建议,现在水已经引来了!”提起如今的便利生产条件,张祥文喜上眉梢。

  “我们和镇、村干部一起,多次深入村组,组织院坝会宣传政策、解答疑惑、征求意见,做到让群众清楚、明白,还签订了承诺书。也与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到田间,实地勘测,对拟建工程内容提前谋划,力求初步设计科学、合理。”舒鹏介绍,科学精细的规划是科学建设的引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区坚持以规划为指导,编制《綦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9-2025)》,并不断探索总结集中连片开发治理模式,仅2019-2021年3年时间便打造出高标准农田11.3万亩。

  “老百姓相信我们,我们就一定要让老百姓满意,要打造出实实在在的‘高标准’‘真良田’。”舒鹏说。

  为全力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我区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专班,明确专职领导统筹协调、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管理,明确专职村组干部协调矛盾纠纷,建立了区镇村组四级联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专班有效指挥、镇(街)村组高效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了“月计划、周调度、日推进”工作机制,分解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同时发挥农民监督员的积极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种问题就地解决。

  为高效推动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工作专班还与监理合署办公,积极组织工程设计、监理和审计等第三方机构人员紧盯施工一线,并将指挥部前移到第一线,现场办公,主动对接交流,跟踪协调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定期组织各个工程建设部交叉监督学习、交叉评比,按照“质量合格、观感合格”的要求,设置“黑红榜”,助推工程品质提升。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綦江区按照中央、重庆市有关会议精神,统筹整合资金和力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农田质量和产能,为保障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为重庆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建设打造出样板工程。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这根弦,綦江任何时候都没有松懈。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