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你真的学会了“断舍离”吗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12-03 08:44:18 | 编辑:肖福燕

贺滨

几天前,因为工作需要,我拼命想要找出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我开始在我家那几面顶天立地的书架间一层层地翻找,趴在地板上码放的书丛中查看。我双手沾满灰尘,一次次想要放弃,又一次次鼓起勇气,扑向那些似是而非的死角。时间不知不觉延宕到了深夜,我又一次地陷入了“翻书到夜深,无处话凄凉”的窘境。

这些书,是我大约30年的漫长读书生涯中累积下来的。进入微博、微信时代后,又添加了不少出版人、编辑的ID,从他们那里捕捉第一手资讯。但凡新书上市,只要看上去有趣、新奇,甚至仅仅是漂亮、别致的装帧,也会让我毫不犹豫地下单。慢慢地,我家里的书籍犹如无穷滋生的细菌,又像是一场难以察觉的涨水,终有一天会将我淹没。

这样的收藏和占有,实际上已经潜伏了某种病态,结果是即使我用上三辈子,也无法读完手头的这些书。相反,我真正心仪的宝藏图书,却会像开篇那一幕,神秘消隐在了我家淤塞不畅的书海深处;因为年深月久,我还会忘记了曾经的拥有,重复买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此的不可收拾,归根结底,其实就来源于山下英子在她的超级畅销书《断舍离》中总结的以下三种人格:逃避现实、执着过往、忧虑未来。而现代人与身俱来的囤货基因,在山下老师看来,多少归咎于20世纪以降,愈益丰沛的消费型社会所带来的商品、物质的洪水,由此激发的无休止的贪欲、攀比,焦虑和不安,反过来让人及其自我陷入了物的阻塞,又被工作所裹挟,成了困于淤泥中的鲇鱼,最终在愤懑抑郁中自我否定。

杂物管理咨询师出身的山下英子,从家居整理、收纳出发,显现出了她对于现代人类的深切洞察。她从家庭的玄关、厨卫、客厅、餐厅,再到壁橱、衣柜、书架等等出发,将那里的状况,看作是那个主人的人生隐喻,实在是击中了我们不愿示人的痛点。

在《断舍离》的这本书里,山下通过采访,寻找到的那些因为杂物堆积而不堪重负,自我贬斥,又因为“断舍离”而翻开人生新篇章的个案,就相当具有说服力。书中的一位外表光鲜的女白领,过去因为家居的肮脏、凌乱,从不敢邀请朋友来家做客,但自从“断舍离”之后,她主动邀约的一名同龄对象,就在她的家中宾至如归,很快和她结为夫妻,和谐地生活在了一起。

恐怕连山下老师自己都不曾想到,2010年,她自家居收纳领域倡导的“断舍离”方法,会在全球范围内一呼百应,成为经久不衰的热潮,在2018重版的前言中,她对“断、舍、离”这三个神奇的汉字,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知。她说,断舍离,绝不是简单的扔东西,而是通过减、出,去找寻人流通和呼吸的空间,在精简、朴素的生活中,建立适合当下自己需要的、新陈代谢的人生,最终抵达“怡然自得”的境界。

山下老师认为,如此将瑜伽精神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才是现代人尤其需要汲取的。

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个名叫约书亚·贝克尔的青年,在28岁之前就拥有了六位数的年薪,但,却为此要付出每周工作80小时,一年362天不休的代价。不仅如此,猛有一天,他的母亲患癌去世,妻子也提出了离婚申请,崩溃边缘的他只有用“断舍离”来拯救自己,他丢弃了家中90%的物件,最终保留下来的,只有288件生活必需品,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行为带给他的,竟是过去不敢奢望的自在生活。他辞掉了工作,摇身成了畅销书作家,开办了极简生活的网站,很快就累积到了400万的粉丝。

放手,前行,我认为这应该是这对山下英子“断舍离”精髓的最佳注解了。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