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经济 > 正文
渝北 文明创建增添百姓幸福底色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12-02 08:29:40 | 编辑:肖福燕

 

大盛镇廖家湾村落 摄/潘光侠

木耳镇广场上,老师在向孩子们讲解知识 摄/戴小霞

近年来,渝北区以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细胞创建活动,文明已逐渐浸润为渝北最温暖的底色。

“文明村镇”旧貌换新颜

走进大盛镇天险洞村,目之所及是干净的青石板路,雪白墙面上颇有美感地书写着村规民约。

年过八旬的余志碧是大盛镇天险洞村的老村民,也是村里发展变化的见证人。她说,自文明村镇创建启动以来,大盛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蜕变着:屋外垃圾杂物堆得少了,盆栽绿植种得多了;吵架纠纷不愉快少了,看书看报邻里和谐多了。

胆沟村的叶南福家庭是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家有91岁老母亲,下有11个子女。在老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叶家一直传承反对铺张浪费、禁止大操大办的优良家风。在老村长叶南福的带领下,胆沟村通过开展新风理事会、红白喜事会,形成了禁止大操大办的村规民约,提倡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大摆宴席的良好风气。近年来,村里“办无事酒”的现象已基本消失殆尽,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不止是天险洞村、胆沟村,在渝北区,一大批村镇在文明创建中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移风易俗、完善公共服务,全面进步的农村、全面发展的农民正在走向新的未来。

“文明细胞”涵养社会风尚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对于文明养成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渝北区积极开展弘扬好家风等活动,引导人们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筑牢社会文明的基础。

在龙山街道龙华社区,居民们对“一长一柱”都不陌生。“一长一柱”是社区有名的家风建设品牌,即党员要当好家庭政治家长,在家风建设中起到风向标和顶梁柱作用。今年以来,龙华社区持续深化党员“一长一柱”家风建设,将家风建设融入社区文化,深入推进家风建设进网格、进学校。

节日节点发廉洁短信、开展廉文化演出、写春联送“廉”,组织优良家风典型、烈士遗属参加“学党史传家风扬正气”院坝宣讲,开展“大手牵小手”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活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孩子们现场上家风教育课……“一长一柱”家风建设已成为龙华社区家庭教育日常话题和自觉行动。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创建文明校园关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近年来,渝北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师生文明风貌和校园文明风采,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向纵深拓展。

龙山小学校经过8年的发展,梦想教育特色凸显,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生获得全国、市、区级奖励1200余人次;教师获得全国、市、区级表彰等殊荣156人次;学校获得国家、市、区级奖项102项,学校认可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斩获“全国文明校园”殊荣。

“渝北好人”铸就“城市之魂”

“我是一名党员,只要对党有好处,对老百姓有好处,就干!只要我眼睛还看得见,脑袋还没有失灵,身体还能动,就会见难必帮、见危必救。”这是年过九旬的渝北区退休老人袁镇涛的铮铮誓言。日前,他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为解决社区老人学习和活动的需求,2019年9月,袁镇涛奔走牵头的社区读书会成立了,每月20日定期举办一次活动,在让社区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抱团养老、以文养老的同时,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此外,他还坚持多年为城市公交送爱心,手写数十万字的《公交好事日记》,激励重庆公交人打造“模范窗口”。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袁镇涛更是手写下了15万余字的《疫情防控纪实》,将自己搜集到的客观数据和事实发到各个微信群里,驳斥各种谣言谬语。

渝北区坚持道德典型选树,一批时代先锋、平民英雄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近年来,渝北区举办“党在我心中”微访谈等区级活动10余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新时代渝北好少年”10名,获评“新时代重庆好少年”3名;参与全市“红色小讲解员”比赛活动,获评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组建“红色小讲师团”,开展微宣讲活动30余场,开展红色征文、书画、短视频比赛,评选优秀作品共计292个。

渝北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评选和表彰的过程,也是人们参与和关注、感受和评价的过程,更是道德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好人越推越多、越选越多,由个体做好事,发展到道德模范带领志愿者团队服务社会,当好人、做公益成为渝北鲜明的社会风尚。

截至目前,渝北现有全国文明单位5个、文明村镇5个、文明家庭2个和文明校园2所,拥有市级文明单位110个、文明村镇31个、文明校园5所、文明家庭3个,区级文明单位330个、文明村镇143个、文明家庭78户、文明校园28所,各类文明典型灿若繁星。

渝北在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中,治理体系逐渐完善、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愈发美丽,这些无一不在提升着城市的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百姓的生活品质。

王彩艳 杨敏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