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时间: 2021-11-26 08:32:51 | 编辑:肖福燕

本报评论员

推进人才事业发展,培养是基础,引进是重要途径,用好是关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盯牢关键环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各路英雄豪杰广聚巴渝大地,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这是一个呼唤人才和人才辈出的时代。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重庆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离不开人才支撑。对贤能之士,重庆不变的态度是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激活人才价值,厚植发展沃土,“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都要重视起来,不可偏颇。唯有如此,才能奏响新时代人才工作“最强音”。

要构建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本土人才对当地有强烈的归属感,粘性强、动力足,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要走好人才培养之路,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培养,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才。一方面,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另一方面,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人才培养,成就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特别是重庆问题的人才。职业教育是我市教育领域的一大优势和特色,要深入实施巴渝工匠行动计划,让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巴渝工匠不断涌现。要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重视和加强“三农”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吸引各类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激励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要打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新渠道。通过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通过实施重庆英才集聚工程,高水平办好智博会、重庆英才大会等方式,提升人才引进工作的竞争力。通过构建弹性管理、个性服务的机制,引进更多“周末工程师”“银发专家”“候鸟型人才”,推动各类学术论坛、高端智库、科技会展举办或永久性落地,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提升人才引进工作的开放度。要优化引才方式,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采用市场化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引进和集聚人才。通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引才荐才奖励制度,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优胜劣汰机制等方式,提升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效性。

要建立务实有效的人才使用新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是手段,“用”是目的。只有确保优秀人才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价值有回报,才能真正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人才价值最大化。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要健全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轻装上阵。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近年来,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迫切需要用好数字经济人才,加速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创造的价值,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培养、引进、使用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三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我们就一定能不断谱写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