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去田间地头 唱一支木洞山歌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11-21 07:42:39 | 记者:刘一叶 | 编辑:李振兵

编者按

我国有着灿若星河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其中,凝聚着历代先民智慧与情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生动述说着过去,也在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即日起,《两江潮》副刊推出“绝活亮出来”栏目,将焦点对准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我们在岁月的讲述中,认识那些了不起的技艺,感佩那些有力量的传承。

“哟喂,如今传承吔,好兆头呐……”一曲高亢激昂的木洞山歌在田间地头响起,连山间的风也被这快乐的气息感染。今年9月,我在木洞古镇第一次听到木洞山歌。歌者一边薅秧,一边歌唱,原生态的歌声与劳作相结合,我听到了几百年传承的民间记忆。

木洞山歌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其渊源可追溯到大禹娶涂山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远古神话。《吕氏春秋·音初》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这句“候人兮猗”被后人称为《候人歌》,在中国民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专家认为,“禹娶涂山”的发生地在重庆市南岸区涂山。经年累月,由《候人歌》起始的歌谣文化,渗透进江州及其近郊木洞巴人的音乐歌舞之中,其间经过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

木洞山歌来自民众在日常生活、田间劳作时抒发出的天籁之声。清代乾隆年间刻本《巴县志》所载的“薅秧农歌”,王尔鉴的诗句“农夫拍手歌农歌,牧童牛背唱竹枝”,都活画出了由竹枝演化而成的山歌在木洞及其周边地区传唱的盛况。

然而,诗人不会想到,在200多年之后,木洞有人为了保存他诗中提及的场景,付出了多少心血。

年近古稀的喻良华是土生土长的木洞人,与木洞山歌结缘60余载。初见这位老人时,他正在田间教村民唱山歌。他头戴草帽,皮肤黝黑。谈及生活,他话语不多,可问到他怎么这么爱唱山歌,他却来了劲头。

孩提时,喻良华就在山野田间接触到了木洞山歌。这片土地植被茂密,山高谷深,溪流淙淙。在喻良华看来,这好山好水孕育出来的山歌特别动听,干农活时唱特别带劲。20岁出头,喻良华便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山歌,收集的抄本垒成了厚厚的一沓。

说起山歌的特点,喻良华两眼放光:“木洞山歌的主体是禾籁(一种音乐形式),主要在木洞及其周边地区流传。木洞禾籁相比周边其他地区的禾籁,不仅品种丰富,而且曲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尤其是高腔禾籁,曲调高亢嘹亮,拖腔优美悠长,节奏舒缓自如,唱起来应山应谷。”

喻良华时常回忆起过去他与众人在田里唱木洞山歌的情景:春播时节,除草护禾的村民唱起这天籁般的山歌。初夏时节,齐腰高的玉米长势良好,男女老少手持锄头,一字排开,前面的锣鼓将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唱,后边的薅草人接着唱,山歌与薅草锣鼓声相映成趣,那阵势好不热闹。

然而,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很多地方的山歌失去了滋养、繁荣的基础,老一代歌手的衰老和谢世,让山歌传承逐渐断裂。木洞山歌也同样面临濒危境地,这是喻良华一直以来的忧虑。

1977年参加工作后,喻良华成了木洞镇青山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身体力行地推广木洞山歌。

每次上课,他都要花半节课的时间来教学生们唱山歌。这些年来,他口中唱出的木洞山歌已经超过1000首,歌词全部是他自己创作。他还将木洞山歌系统地分为了薅秧禾籁、山歌、劳动号子、船歌号子等多种类别,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将快板、舞蹈、情景剧等融入山歌表演。

“木洞地区原有的12个乡镇能歌会唱的有数千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巴县民间歌曲集成普查中,有150名歌手演唱或提供了资料。1991年,重庆首批命名的40名‘民间歌手’中木洞就有37人,其中4人还被评为一级民间歌手(能唱500首以上)。”喻良华介绍,如今的木洞山歌在传承中还出现了不少创新之作。

尤其是在2017年,一群专业的音乐人开始投入到山歌传承的事业中。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歌剧表演专业的85后女生秦秋月就是其中之一。

在秦秋月看来,现在木洞山歌的传承已经有了起色,每年他们都会举办多场活动,还会邀请外国友人传唱木洞山歌。与此同时,木洞镇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周都会有1-2节课程,学习木洞山歌。

目前,秦秋月与喻良华正投身于木洞山歌创新作品——木洞山歌音乐剧《爷爷的山歌》的创作之中。该剧本以秦秋月的拜师经历为蓝本,讲述年轻人与老一辈就传承文化展开的冲突与和解,将在木洞古镇的沈福存剧场进行演出。

多年的山歌传承与创新实践让秦秋月对木洞山歌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当我听见正在读小学的儿子用流行音乐的节奏唱着木洞山歌的唱词时,我便开始思考,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尝试。”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