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大湖边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11-14 07:29:40 | 编辑:李振兵

罗毅

水面辽阔的大湖,实际上是拦河而成的朝阳寺水库。湖岸条石垒就的高台上,十来户农家,依山就势,临水而居。欢快的鸡鸣犬吠中,我们东出黔江城,沿353国道,望大湖而去。

远远地,沁人心脾的豆制品的清香,扑鼻而来。

炊烟袅袅的大湖边农家,竟有一座烟火正旺的豆腐作坊。主人是一对四十开外的夫妇。见到我们,看似有些木讷的男人说,天冷,快到灶边向火。谢了谢了,多有打扰。我拱手作揖,把老母亲扶往灶口边的小板凳上坐定。

剪着利落短发的女人,见到我们母子,或许是想起了她远在上海和恩施打工的孩子,话匣子一拉开,便是滔滔不绝。

于是,我知道了他们的儿女已成年,皆外出打工。夫妻俩安土重迁,固守湖边院落,种植经济作物,喂养三五头大肥猪,小日子过得巴适,但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靠豆腐作坊。夫妇俩勤扒苦挣,几年下来,已把两部农用小汽车,开进了自家的车棚。

很快,夫妇俩手中做豆腐的活路,吸引了我的目光。

男人在电动机器上磨豆子。女人一边与我们说话,一边烧豆浆。两分钟前,豆浆刚刚煮沸。水汽氤氲的铁锅里,阵势如倒海翻江。只见女人麻利地把烧开的豆浆舀入一只木桶,拎出厨房外,倒入一只硕大的塑料盆中,然后开始点卤,并操起同样大小的盆,反向相扣,让卤水与豆浆产生化学反应……母亲安详地坐在灶口边,灶内柴火飘散出松香味道,一会儿功夫,老亲娘竟打起了瞌睡。

夫妇俩是湖北人。湖北人的习惯,吃豆腐脑,喜欢放白糖。不像重庆人品尝豆花,一股脑儿放入鸡精、味精、胡椒、酱油、红油辣椒、花椒末、生姜末、芽菜末、榨菜丁、芝麻油等调料,甚至还夸张地加入葱花、芹菜叶、油酥黄豆、油炸花生仁等等,把一碗白嫩嫩、爽滑滑的豆腐脑,整成了佐料大杂烩。

当然,放入白糖的豆腐脑,仅是一碗甜品,舌尖品的是豆腐脑嫩爽细滑的滋味;佐料大杂烩呢,自然是麻辣鲜香主打。我客居重庆多年,早已习惯麻辣,但唯有品尝豆腐脑,还是不安逸那种大杂烩。我以为豆腐脑被热闹的作料喧宾夺主了。

借着与女人唠嗑的机会,我过细地打听起制作豆腐的细节来。女人说,头一天下午,男人要将择好的黄豆用清水浸泡。一夜过后,把浸泡膨胀的黄豆再清洗一遍,送上电磨,磨成豆浆。

女人就把豆浆倒入铁锅中,用柴火烹煮。待豆浆沸腾后,出锅,放入水缸或塑料盆中,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硫酸钙(这就是点卤,制作豆腐的关键环节,也是豆腐作坊秘不示人的秘密),然后盖上盖子,焖上1个小时左右,煮熟的豆浆与卤水产生化学反应,慢慢变成白嫩爽滑的豆腐脑……

来吧,我们买两碗豆腐脑。见女人掀开大盆,看到香气氤氲的豆腐脑,我不假思索地提出要求。女人却面露难色,老师,我们家只卖豆腐,没有准备吃豆腐脑的佐料呢。

哦哦,不用任何佐料,来两勺白糖即可。

女人眼睛一亮,哦,您们不是本地人?母亲被我俩的说话声闹醒,接过话头,怎么不是本地人?我在重庆都住了二十几年了。

女人抿嘴一笑,吃甜豆腐脑的,肯定不是重庆人。我只得坦白,老家湖北,算是新移民吧。

我们品尝着甜甜的豆腐脑,看那男人闷声不响地把豆腐盒子清洗干净,在盒底铺了纱布,放在长方形的豆腐架上。女人拿一把铁水瓢,把豆腐脑舀进豆腐盒子内。待盒子放满,再把四边的纱布往里折叠,然后在盒子口放上木盖板,在盖板上再压上一块沉重的砖头……一时间,豆腐架上的六个豆腐盒子全部压上了砖头。清亮的豆腐水被挤压出来,滴落进豆腐架下的大铁盆。

女人说,待水分压干,就可以切块了。明天赶场天,肯定会一抢而空。

你这么自信?吃着豆腐脑,我的味蕾,分明感觉出小时候母亲的味道。我咂吧嘴,心中想再来一碗,又担心女人责怪我贪吃多占,只得作罢。

我们这大湖边的豆腐,质优价廉,从来不愁卖。女人一边说,一边掏出印有二维码的方形纸片,您俩头一次来玩,我们也是头一回在家里卖豆腐脑,就打个八折吧。

我和母亲都笑起来。这大湖边的两口子,实在会做生意。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