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摇曳的蒲苇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11-08 09:06:41 | 编辑:肖福燕

□徐文峰

一大早,班长发来微信。视频上,班长头顶浅色礼帽,系着花围巾,戴着大墨镜,嘴里不停地哼着“爱恋伊,爱恋伊”的歌儿。她的旁边是高高的蒲苇,银白色的硕大花穗迎着徐徐清风,伴着班长翩翩起舞。

班长是我中学的同学。我急忙丢出文字:“人美景美。在哪里疯?”“嘿嘿。这是昨日,众姐妹在双桂湖玩时拍的抖音呢!”班长打趣地回答。

哟!双桂湖的蒲苇去年我看见过,没想到一转眼就长高了、长壮了、长美了。

此时,想去看一看的冲动撩拨着我的思绪。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没有阻止我,倒像顽皮的娃娃敲击着我的心鼓:“快去快去嘛!”

于是我没有犹豫,约上好友二娃子驱车来到双桂湖畔。

先来到张桥烟雨处。小雨一直在下,打在雨伞上微微作响。但雨中的双桂湖特别宁静,静谧而空灵。雨飘落湖水上形成的水花也没有一丝声响,涟漪谦逊起来,白鹭也低头悄悄觅食。水面上,《关雎》中描述的左右采之的“参差荇菜”独自婀娜着身姿。

蒲苇在哪儿?爱恋的蒲苇在哪儿?哦,到了。来到双桂湖西岸,大片的蒲苇与我撞个满怀。太壮观了。一岸的蒲苇花摇曳在风中。银白色的花穗越过浓密的绿色叶片挺拔于苍穹之下,远看像高粱穗,也像放大的芦苇穗,硕大而绵长。

走拢一看,呵!好家伙,每束蒲苇竟高达3至4米,茎秆粗壮,约2至3公分。兴许是雨水的滋润,湿漉漉的蒲苇随风摇曳,生机勃勃,盎然一片。

初识蒲苇,是在中学语文课本《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只是那时没亲眼见过蒲苇,认识还是肤浅的。后读宋代唐庚的诗:“湖边冷艳浸秋蒲,湖上寒光转夜乌。”对蒲苇有了进一层的好感。

我亲眼看见蒲苇还是2020年冬陪记者采访梁平区湿地润城,第一次看见蒲苇也是在双桂湖。那时双桂湖的蒲苇还未长大,没有一人高,我错把蒲苇当芦苇。同行的管理中心主任告诉我:“这是蒲苇,多分布在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及东北地区。”他还说,蒲苇对土壤、环境要求不严,易栽培,可露地越冬。

没想到,几个月的阳光雨露,小小的细细的蒲苇竟长成“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的亭亭“大姑娘”了。

又一阵微风吹来,挟带着雨点,萧萧瑟瑟的。我缓过神来,看见眼前的蒲苇摇曳得更加厉害。湖边的狭长蒲苇一会儿整齐地向东倾斜,一会儿一致地向西倒去,一会儿又齐刷刷地弹回保持向上的姿态。

此时的双桂湖“像雨像雾又像风”,让我想到了一个人,一个中学时教我们英语的女老师。她姓许,名牌大学毕业,从遥远的北京来到条件艰苦的县级中学任教。她乐观开朗,向上向善,微笑始终在她的脸上。

后来,许老师调回了大城市。而今同学们聚会,我们常常提起她,感恩她。

许老师不正是一颗虽为风倾不为风折的蒲苇吗?

我陷入了沉思。二娃子提醒我,一上午了,该打道回府了。

回望着双桂湖的蒲苇,回望着风雨中的蒲苇,我眼前一亮,哦,摇曳的蒲苇,颜值里是温良谦逊的蒲苇;摇曳的蒲苇,气质上是坚韧高贵的蒲苇。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