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九九重阳节 | 新型养老模式来临 哪种适合你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10-14 05:56:51 | 记者:张莎 | 编辑:李振兵

 

吴艳艳为陈文英老人(左)送去一天的饭菜。

易启荣、张桂兰夫妻的“道德银行”存折。

何卓君展示自己制作的抖音视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我们将怎样走出一条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时值今年重阳节之际,本报采访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几种新型养老模式,看这些模式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养老方式将更加多元,让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的老人们都能“对号入座”,各取所好。

    不想去养老院,保姆不称心,她选择——

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包”

“陈婆婆好!”中午一声来自年轻人的问候,让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红糟房社区的陈文英老人有了个好心情。

陈文英今年77岁,独居多年,因身体还不错,一直选择居家养老。今年8月初,她如厕摔倒在地无法起身,竟然在厕所里躺了36个小时,直到被弟弟发现才获救。

腿部骨折后的陈文英进入半失能阶段,出院后无法下楼,买菜、做饭、洗脚、洗澡都成了问题。

弟弟帮她请来一位住家保姆,每月3400元包吃住。可这位保姆也已60多岁,再加上缺乏专业技能,服务不尽如人意。另外,陈文英每月退休工资才3000元出头,刨开两人每月的伙食费1000元、自己的药费600元,已经入不敷出。无奈之下,她向社区打去求助电话。

“我们立即向街道反映了陈婆婆的情况,街道很快帮忙链接到专业资源。”红糟房社区党委书记殷靓说,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重庆一家公司介入进来,针对陈婆婆居家特点量身定做了“居家养老服务包”。

“居家养老服务包”里有什么?这家公司负责人陈宏英介绍,陈婆婆没有手机,家里的座机时好时坏,为此,他们向老人发放了呼叫器,每天早晚,后台工作人员会通过呼叫器与老人对话,确认她是否安好;老人养伤期间无法下楼,每天中午11点半,专业护理员会上门送两顿饭菜,再烧水、做清洁、陪老人聊天;两位护理员每周上门为老人洗一次澡,洗一次衣。

“陈婆婆头脑清醒,希望在经济能够承受的情况下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我们制定服务包的前提。”陈宏英透露,服务包价值2900元,通过天星桥街道为民办实事购买服务,陈婆婆只需自付1800元。

“每月1800元完全能承担,他们的服务专业细致,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到目前,陈文英已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包”一个月,她与固定上门的两位护理员向小英、吴艳艳愈加熟稔,对两个“小妹儿”赞不绝口。

吴艳艳今年22岁,陈文英吃午饭时,她一边收拾屋,一边陪老人闲聊。“你怎么穿件短袖,降温了,不要仗着年轻硬抗哦!”见吴艳艳穿得单薄,陈文英忍不住反复叮嘱。

“晓得了,婆婆,我干完活就加外套!”吴艳艳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的婆婆爷爷也是70多岁,听着陈婆婆的唠叨特别有亲切感。“老人希望有人陪他们聊天,我们每天来都会待2个小时左右,除了做家务,更重要的是陪她摆龙门阵。”

陈文英说,年轻人来了,家里有了聊天声和笑声,生活敞亮了。

现在“年轻力壮”,未来需要照料,他们选择——

低龄帮高龄 互助式养老

楼上帮楼下、左邻帮右舍、年轻帮年老、身体好帮身体差,在我市部分村社,这类“互助式养老”正逐渐深入人心。

家住渝北区回兴街道锦华路社区的易启荣、张桂兰夫妻都是社区“道德银行”储户,他俩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道德银行”存折,粗略一数,有200多个道德币。

原来,2019年底,锦华路社区成立了“道德银行”,号召“储户”们把志愿服务特别是助老服务的爱心、时间折算成道德币。而当他们生活需要帮助时,也可以向“银行”支取爱心。

易启荣、张桂兰都是60出头、身体硬朗的“年轻老人”,孙子上学后有大把空余时间,于是两人铆起劲攒了大把道德币。“帮高龄老人提一次菜算1个道德币,疫情期间,我几乎天天为隔壁单元的90岁的周大爷送菜去。”易启荣说。

付出的同时,他们也支取过服务,高温期间,志愿者上门为易启荣、张桂兰理发修面,他俩各用了2个道德币。

张桂兰说,现在社区对道德币的兑换有细致规定,比如为老人送餐跑腿是2个道德币,上门做一起清洁2到5个道德币,陪伴聊天2个道德币,帮老人接送小孩放学4个道德币……“趁我们还年轻,多攒点币,以后慢慢动不了了,肯定会支取服务的。”

10月11日下午时分,江津区石蟆镇稿子社区居民朱广生和几位老兄弟相继走进互助养老点。

“今天咱们来下象棋吧。”朱广生拿着象棋,与老邻居们围坐在一起。休闲娱乐有地方,学习新知识有人教,遇到紧急情况立马有人来帮忙……这是朱广生对互助养老点的理解。

稿子社区常住居民2047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5人,居民们都盼着建一个活动场所。村里了解需求后,利用闲置房投入30万元资金,改建成面积500多平方米的互助养老点。

既然是互助养老点,肯定与普通敬老院有所不同,这里除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外,还鼓励居住较近的老人互相“结对子”,倡导低龄老人主动帮助高龄老人。

眼看快到中午,60岁的王兴全离开互助养老点,回家热上饭菜,装进保温盒,送到独居老人王保生家中。

王保生今年70岁,无儿无女,自身又患肺癌晚期,家务事对他而言成了负担。互助养老点开展“结对子”活动后,王兴全、何坤友、谢友明等几位老人主动申请轮流负责送饭、陪伴。志愿者也没闲着,定期上门帮忙打扫卫生和检查身体,浓浓邻里情让老人的晚年多了一丝甜味。

旅游、学习、跳舞、玩抖音,她选择——

积极型养老 让夕阳无限好

对67岁的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居民何卓君来说,养老是一种生活方式。“没必要把‘老了’当成凄凉和孤独。只要积极向上,晚霞依然可以美丽。”

妆容精致的何卓君从年轻时就是文艺活跃分子,退休后,没有了工作压力,退休金还不低,她迎来“人生中最轻松的时光”,旅游、跳舞、玩抖音,她忙得不亦乐乎。

何卓君告诉记者,自己兼任大渡口区老年大学中国舞班班长和成人舞蹈学校古典民族舞班班长,每周花在学舞、练舞上的时间就占去两三天。此外还经常有朋友、同学聚会,哪里有好景色,他们去哪里旅游。

去年,何卓君开通了个人抖音账号,将舞蹈、旅游等精采生活拍成视频,分享给朋友们。记者点开她的账号,短视频已有数十条,从最初比较简单的照片、视频,到最新几期已经用上了配乐、字幕、特效等技术。她说,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她也有了一些“偶像包袱”,发出来的视频得质量好,体现新时代老人的水平。

因老伴因病去世,何卓君很注重养身,最近一次体检,她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我的好身体归功于好的心态,钱都用来潇洒,不贡献给医院。你看我是不是也就50出头的模样?”

何卓君说,她的女儿是一名医生,非常支持老妈积极向上的养老方式。她认为,即使很多孩子为父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他们也会因为没有给父母足够的陪伴而感到内疚。“父母能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生活也会丰富多彩,作为儿女会感到更加安心。”

本组图片由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摄/视觉重庆

相关新闻

“喘息服务”让失能老人的儿女喘口气

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家里有一个需要全天陪护的失能老人是什么体验?沙坪坝区土主街道团结湾居民吴馨曾经用“不堪重负”来形容。

吴馨的妈妈刘滨红今年76岁,两年多前,老人因脑梗瘫痪在床,成了失能老人。刘滨红老伴已去世多年,独生女儿吴馨只得把妈妈接到家里照顾起居。

瘫痪后的刘滨红时时刻刻离不开女儿照顾,穿衣、如厕、洗脸、洗澡……都需要依赖女儿,常常大小便失禁,弄得浑身脏臭。

“照顾妈妈是我的责任,眼看她身边离不了人,我辞掉了临时工,专职照料。但我自己也有小家庭,小孩马上考初中,全家各种开销都落在我爱人一个人身上,时间久了,还是不堪重负。”吴馨说。

让吴馨沮丧的是,自己虽用心,但始终缺乏专业照护技能,妈妈逐渐失智,时而发脾气、吵闹。

“有时我也很想请个假休息休息,可谁能来顶替我呢?”吴馨对记者说。

今年6月,吴馨从团结湾养老服务站听到一个陌生的词:“喘息服务”。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告诉她,“喘息服务”就是针对被社会忽视许久的失能老人的亲属、照顾者,请专业人员去老人家中照料,或老人接到养老机构照看,既让家属喘口气,也让老人得到更好的康复。

“老人来服务站托管一周398元、一天80元。”吴馨将服务价格和电话记在心头,想着也许有一天真能用上。

一个月后,吴馨腹部莫名胀痛,需要住院检查。征求刘滨红同意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妈妈送到养老服务站,购买了一周的“喘息服务”。

住院四天后,担心妈妈在服务站住得不习惯,吴馨坚持提前出院了。“我去接妈妈时,刚好看到护理员推着她在小区里逛,妈妈被护理员大姐几句话就逗笑了,看见我还招手呢。”许久不见妈妈笑容的吴馨,瞬间被戳中内心。

三个多月来,吴馨因自己看病、小孩家长会、同学聚会等原因,陆续为妈妈购买了五六次时间不等的“喘息服务”,拥有了些许可支配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她觉得政府推出的这项好政策,比发钱发物更贴心更珍贵。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