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优秀的诗歌都离不开真善美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10-08 08:41:26 | 编辑:肖福燕

李立峰

前段时间,傅天琳新书《傅天琳诗歌99》暨创作60周年诗歌朗诵雅集在渝北举行。60年,一个甲子。多少诗人激情已过,就已经不写诗了,更别说成名之后,顾忌重重,抑或工作繁多,干脆不再动笔,成为江湖中的传说。

傅天琳老师写了60年,奉献了20余部书。傅天琳老师的诗,是重庆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诗歌的一盏明灯。

朗诵会精选了22首傅天琳老师的代表作。遗憾的是,傅天琳老师因病而未到现场,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了这场盛会。

朗诵,赋予了诗歌第二次创作。朗诵会,让傅天琳的诗歌魅力尽展,让听者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洗礼。

因为有事,在祝克非老师诵完之后,我便悄然离场。但那些声音,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边,纷纷出现在我的朋友圈。

回到家,我翻开了《傅天琳诗歌99》和《天琳风景》两本书,前者是诗集,后者是散文集。相伴着读,好处多多。

99首是傅天琳老师最满意的诗歌,从上千首诗歌中精选而出。本是100首,临定稿,她毅然删去一首。她说,“最好的那一首,仍未找到,它藏在自己最美的风景,最痛的山水中。”

曾有出版社相约她出一套文集,如今写了几十年的都纷纷出文集,何况是名满天下的大家。但傅天琳老师拒绝了,毫不犹豫,绝不含糊。她说,天,我哪有啥文集!厚厚一本?也不行!厚了就不是书,而是印张和码洋,就是让人还没有读完就可能扔进垃圾箱的废品。

从上千首诗中选取百首,她认为已经是件了不得的事情。而这本书,正是她期盼中的一本书,不厚不薄,不多不少。

惜字如金,视德如命,写诗就是做人,写诗就是写人生。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切感受、最长久感动。

《天琳风景》揭秘了诸多诗歌诞生的故事,与诗集对应着读,便妙趣横生。很多故事细节,惊心动魄。“每读一遍,都有五脏六腑被穿透的感觉。”

写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诗多如牛毛,如果只选一首,我选择傅老师的《我的孩子》。

她说,“那些埋在废墟里的孩子,一排一排彩色的书包,那些飘落的课本如天堂里的白蝴蝶,我又是无意识地,就当了一回所有孩子的母亲。”所以,她在诗中说,“假如可以重来/我要把你们一个一个全部装回肚子里”。写完之后,她心痛如绞,含了七颗速效救心丸。

情到深处方为诗。正如雷抒雁评价傅天琳的诗,“是真丝,是从蚕的口腹中真实地吐露出来的,而不是那些借助无机物合成而来的。”

纵观60年,傅天琳老师的诗歌观一以贯之——媚的、俗的、脏的不写,心没有痛过、眼睛没有湿过的不写。写诗崇尚一个字——真!

“读一本好书,停不下来,停不下来,眼看越看越薄,生怕读完了,但还是读完了。千般喜悦,万般不舍。”傅天琳老师的书,就是这样的书。

笑着,和蔼可亲,永远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这就是傅天琳老师。

每一次主持重庆新诗学会的月会,她都会照顾到所有人,鼓励年轻人多展示。她和学会一班人,想方设法,丰富活动,创新形式,激发大家创作动力。

当然,傅天琳老师也敢爱敢恨。对于一些“野鸡”文学奖,她表示不屑;对于一些“孤芳自赏且冥顽不化”的诗人,她表示愤慨。

傅天琳老师的创作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优秀的诗人必须做到:热爱生活,热爱诗歌,崇尚真善美。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