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著名作家阿来来渝分享创作心得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7-09 08:34:50 | 记者:赵迎昭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著名作家阿来来渝分享创作心得

“我是依靠文学,和自己互相成就”

阿来。记者 赵迎昭 摄\视觉重庆

“文学创作者不要拿别人作为标杆,这样会缺乏独立性。”

“我没有因为旅行、学历教育浪费过时间,两者一相加,我节约了多少时间呀!”

“如果你不认识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甚至连错误的名字都叫不出,那你怎么还能说热爱大自然呢?”

近日,“尘埃未落定——写作是我介入世界的一个途径”主题分享会在问闻书店·西西弗总部概念店举行。活动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金句频出,向读者分享了他的文学道路、人生经历以及他对自我和世界的观察。他思考深邃、观点清晰,再加上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让现场观众品味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思想文化盛宴。

“把读书和‘苦’扯上关系,我很不理解”

分享会伊始,活动特邀嘉宾、中山大学教授、博导谢有顺首先介绍了阿来。他说,阿来并没有上比我们更好的中学,也没有考上像样的大学。从成长角度来看,他获得的资源比较匮乏,但他成了阿来,成了重要作家。从这位大器晚成的作家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他在山川河流中自由地行走和思考,领悟到他的精神的厚度和宽度。他抛出了一个问题:阿来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呢?

听到谢有顺这么介绍,阿来笑了笑说,他出生在一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寨,13岁时,他才初次听到“文学”这个词,在他人生历程中,邂逅文学是巨大的意外。

1977年,他考上中专后如饥似渴地读书,至少每三天读一本。“起初,我要把三四个同学的读书卡都拿去借书才够看。后来,我请图书馆老师闭馆时间把我锁在图书馆。我没日没夜地看书,困了就躺在长椅上眯一会,觉得成千上万本书都是我的。”阿来说,“读书就应该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不需要别人来苦口婆心地规劝,把读书和‘苦’扯上关系,我很不理解。在我看来,读书是让我们内心美好的感觉持续得最长久的事情。”

读过足够多的经典,也自然能够明白何为经典,也启迪着他如何写出好书。上世纪80年代,阿来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1998年,他凭借一部描写西藏土司制度兴衰史的《尘埃落定》享誉文坛,并于2000年凭借这部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阿来说:“我是依靠文学,和自己互相成就。”

谢有顺对阿来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说,阅读可以超越时空,“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和生动、伟大的灵魂打交道,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阅读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拥有选择权,阿来就是最好的例子。”

“文学当然主要是关于人的,但只有人也不行”

对于读书,阿来有不少见解。“我没有因为旅行、学历教育浪费过时间,两者一相加,我节约了多少时间呀!”他说,他没有读过自己不需要的书,旅行时也不随意“打卡”,“我认为游历和读书可以互相印证,我游历的地方,一定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学传统,或者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提到游历,阿来有些激动。他说,他非常钦佩杜甫的才华,他在游历中邂逅了李白等诗人,结下了友谊。在游历中,作家就是要用双脚和自然山川发生关系,认识动植物、岩石、泥土,领悟自然之美。

在阿来看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局限于讲述人和人的关系,似乎人和花草树木没有关系。当代文学中,我们的自然界似乎已经成为“无名世界”。他问读者:“如果你不认识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甚至连错误的名字都叫不出,那你怎么还能说热爱大自然呢?文学当然主要是关于人的,但只有人也不行。”

对于自然,阿来有着非同寻常的兴趣和耐心。每到一处,他除了喜欢听各种故事,还对当地的地理尤其植物十分感兴趣。他的电脑里存着数万张他拍摄的植物图片,点击进去仿佛就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他希望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学习它的一切知识。

阿来提倡“感官全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一个人的生命与周遭的生命相遇相契、物我相融的伟大时刻。那是杜甫所写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样的伟大时刻,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的时刻。这些伟大的时刻是身心俱在,感官全开,是语言与情感和意义相融相生的伟大时刻。

“不要以为没有记住的书、观察过的自然没有意义,它们已经沉淀在心中,是写作的源泉。”谢有顺对阿来的“感官全开”颇为赞赏。他说,阿来写作时,他的五官都是在参与的,他的文字充满了对世界、声音、色彩、味道的复杂感受。有了这种复杂感受,作品便自然进入了斑斓的世界。他的小说是舒展、宽阔、从容、平静的,如果没有阅读、游历做基础,把作品写细腻、宽阔是不可能的。

“我从来不赞成把纸质书和电子平台对立起来”

眼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也有了多种选择:读电子书、听书、看纸书等等。有人感叹纸质书正在失去市场。对此,阿来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从来不赞成把纸质书和电子平台对立起来,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而在于它本身蕴含了多少智慧。”阿来说,今天,只要有一部手机,有一个搜索引擎,等于把全世界的图书馆都带在身上,读书比原来方便多了。手机上也可以进行很系统很严肃的阅读,就看你去找不找,愿不愿读了。

“无论通过哪种媒介,我们都要尽可能多读一些更经典、更有价值的图书。”阿来说,一部经典作品,被放在网络上,它仍然是经典。最近,他正在手机上读《二十四史》。他打趣道:“如果把这些书都搬回家,那我要多买一间房子;打车或开车去图书馆看《二十四史》,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和交通成本。”

谢有顺对阅读方式的变化感触也很深。“今天这个时代,阅读是被分解的。不能把阅读单纯地理解成读一本纸质书,现在的年轻人通过各种媒介、各个平台阅读。试想,李白杜甫有微信的话也会发朋友圈,到哪游玩了、遇见哪个知己了,这些不是很适合发朋友圈吗?”他说,目前很多人缺少有深度、难度的阅读,比如用一段时间阅读一本大块头等等,应该多引导读者读一些有难度的、蕴藏更多智慧的书。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