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专家各有妙招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6-13 07:47:46 | 记者:赵迎昭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专家各有妙招

“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主题论坛在渝举行

6月12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主题论坛在重庆举行。

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6月12日,作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主题论坛在渝举行。

本次论坛专家的发言精彩纷呈,他们讲述了文物凝结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传承中华文明、助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故事,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做法,提出了真知灼见。论坛间隙,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部分专家学者。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

让长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经济文化重镇,在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

贺云翱表示,长江流域是当代中国的经济脊梁,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长江文物,是长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推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抓手、推动长江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资源。

长江文物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集中、价值重大。贺云翱表示,重庆要保护传承好长江文物,需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家底,重点抓住重庆的长江文化中最具特色、创造性和标志性的内容,将其承载的历史文化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公众真切感受到长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长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盘大棋,需要长江上中下游联动,期待长江流域省区市携起手来,让长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水城:

文旅融合让巴蜀文化“活”起来

“从古至今,巴蜀相伴走来,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希望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巴蜀文化可以进一步活起来。”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李水城表示。

他介绍,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从西南地区看,巴蜀是龙头;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看,四川尤其是连接东南亚的龙头。所以,加强对巴蜀地区考古文化研究,是早期中国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川渝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揭示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巴蜀文化活态传承?他以盐为例说,通过出土文物、制盐遗址和史料记载,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巴蜀地区制盐业的发达。巴蜀先民们利用丰富的盐井资源熬制出优质食盐,行销各地。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的盐场变得沉寂。让这些制盐遗址“活”起来,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

他进一步说,巫溪等地拥有丰富的制盐遗址,在对这些遗址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可以视情况将其融入周边旅游线路,让公众可以体验制盐的历史、工艺、流程等,这样既传承了盐文化,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幸军:

让三峡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

“重庆以创建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目标,全面加强保护、研究、利用和管理,推动更多三峡文物资源“活”起来,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幸军说。

重庆该如何进一步加强三峡文物保护利用呢?对此,幸军认为——

加强三峡文物系统性保护。对三峡历史文化资源开展“起底式”调查,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进行全面调查,编制我市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推动其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进三峡库区革命文物及抗战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重点文物保护,保护长江文化物质载体。制定三峡出土文物三年修复行动计划,整合市内外文物修复机构和力量,加强出土文物修复。

建设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按照“一园多点”模式,重点推进万州天生城、奉节白帝城、巫山龙骨坡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联合湖北创建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加快完善三峡博物馆群。依托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设中国水文博物馆,依托忠县皇华城遗址建设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博物馆,重点展示长江文化和三峡考古成果。加快长寿等区县博物馆建设或改扩建,实现三峡库区重点区县博物馆全覆盖。

加大三峡文物资源转化力度和三峡考古发掘研究报告出版,推动成立重庆长江文化研究院。建设三峡文物资源数据库,完善三峡数字博物馆建设。打造三峡人文旅游品牌,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陕西省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薛耀军:

让游客更深刻感受红色旅游魅力

“我们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将桥儿沟、西北局、宝塔山等旧址460孔窑洞活化利用。”陕西省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薛耀军说。

薛耀军介绍,延安革命文物资源丰富。拿革命旧址来说,该市共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国保单位23处,省保单位146处,市县保单位137处。

如何更好地发挥革命旧址的作用?对此,薛耀军说,延安将460孔窑洞活化利用,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体验式现场教学基地。学员和游客在接受革命教育之余,可以在窑洞中住宿,甚至可以体验种菜、做饭。在每个区域的窑洞,可以体验到各具特色的项目。

薛耀军认为,红色旅游景区应该注重推出互动项目,丰富游客游览体验。他举例说,延安就通过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故事大家讲、党史知识大家答、党员心声大家谈等形式,提升游客的参观兴趣,让游客通过参观汲取更多精神力量。

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

数字技术助力文化遗产传播

“在英雄之城重庆研讨文物保护利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人民网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说,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活”起来提供了新的契机。

她介绍,短视频、网络直播为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吸引年轻受众、扩大传播影响、提升传播体验等方面,呈现出巨大潜力;新技术、新运用打造了文化遗产传播新体验,博物馆在丰富群众沉浸式体验、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提高文化遗产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呈现出巨大能量;互联网催生了文化遗产新业态,互联网新应用为文化遗产打造文创产品与IP提供了新契机。

她说,在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后,她对“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多点数字展示交互屏印象颇深。交互屏根据红岩革命纪念馆中陈列的同名油画设计研发,只要点击屏幕上的历史人物,该人物的简介、照片就会呈现在屏幕之上。观众还可用微信扫描屏幕上方的二维码,在手机上进一步了解该人物。

“这样的方式,既丰富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又让革命故事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期待越来越多新产品、新技术运用到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中。”唐维红说。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