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杨闇公:虽国破家亡,终有复兴的一天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6-04 05:20:41 | 记者:韩毅 | 编辑:李振兵

 

杨闇公。潼南区杨尚昆故里管理处供图

我觉得十二年来的政局,固属愈趋愈下,而一般青年及受戟刺而觉悟的人,实在是很不少。这个源流不断,虽国破家亡,终有复兴的一天。所以,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在预备与军阀作决斗的人才和工具,不在希冀他们大人先生们垂怜我们。因希冀是自杀政策,决不能解决我们的苦痛;非自动与……奋斗,不能实现人生的真义。目前一般不堪入目的表现,更足以使人坚牢意志,那里说得上悲喜啊!大梦难醒的朋友们,曷不把兴奋剂吃点哟!

伯承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军人中尤其罕见。返川许久,阅人不可谓不多,天才何故如此罕出。

——节选自《杨闇公日记》

石板路,四合院,木质建筑……5月14日,潼南区双江镇杨闇公旧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人受精神感召而来,有人为学习而来。

“他的一生,短暂、辉煌、壮烈,坚守‘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人生信条,牺牲时被割舌、断手、剜目,身中三弹。周恩来称其为‘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牺牲的烈士’。”沙坪坝区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研究员马英莉在陈列着杨闇公日记(复制件,原件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展柜前驻足良久,“这些日记记录了他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太珍贵了。”

杨闇公的日记记录了什么?又折射出他什么样的思想?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作了采访。

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提出“终有复兴的一天”的断语

“杨闇公日记,是在他牺牲后,由他夫人赵宗楷历经艰辛,完整保存下来的,记录了他1924年-1926年的革命活动,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极具价值。他于1924年1月2日写下的‘虽国破家亡,终有复兴的一天’日记是其中经典的一篇。”马英莉表示。

杨闇公(1898-1927),重庆潼南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不幸被捕,1927年4月6日壮烈牺牲在重庆佛图关下。

“这则日记虽只有短短200多字,内容却非常丰富,弥足珍贵。”马英莉称,在该日记中,杨闇公提出了“虽国破家亡,终有复兴的一天”的断语。

杨闇公从日本回到四川后,看到的是连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这则日记里,他写下“我觉得十二年来的政局,固属愈趋愈下”的句子,表明了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同时,他对时局有清醒认识,针对“大梦难醒的朋友们”,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吃点“兴奋剂”。而当前现实的黑暗“不堪”,对革命者来说,“更足以使人坚牢意志”。

在杨闇公看来,越来越多的青年觉悟,走上革命道路,只要“这个源流不断,虽国破家亡,终有复兴的一天”。

“今天读来,让人感慨万千,心潮澎湃。”马英莉说,这表明杨闇公在黑暗中看到了中国光明的未来,反映了一位革命者的远见卓识,体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甘为“马掌铁”

不顾个人安危投身革命斗争

“在这篇日记中,杨闇公还写道,‘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在预备与军阀作决斗的人才和工具’,这就是指在成立党组织。”马英莉表示。

杨闇公从日本回国后,在成都结识了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校长吴玉章。吴玉章十分欣赏这位比他小20岁的挚友,称他“忠实可亲,精明能干”。

1924年1月12日,吴玉章、杨闇公等在成都创办了中国青年共产党(简称“中国YC团”)。《中国YC团纲领》指出,解决世界和中国的问题,“惟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式,实行社会革命最为适合。”

1925年,在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之后,吴玉章、杨闇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2月,经党中央批准,杨闇公领导成立全川革命的领导核心——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重庆地执委”),并当选为书记。“重庆地执委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全川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标志着四川革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迅速汇入全国大革命洪流之中。”马英莉表示。

在这则日记里,杨闇公写道:“非自动与……奋斗,不能实现人生的真义。”马英莉称,这表明在杨闇公看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要实现人生的真义,只有靠同“大人先生们”、同反动军阀作斗争。因而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身于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斗争,曾经多次遇险和被拘捕,都没能丝毫动摇其坚定的革命意志。

马英莉表示,“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是杨闇公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人生价值观,这在他的日记里“跃然纸上”。

识人能力不凡

评价刘伯承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篇日记中,还展现了杨闇公不凡的识人能力。”潼南区杨尚昆故里管理处主任杨春称,他在日记中写道:“伯承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军人中尤其罕见。”

在杨闇公看来,干革命必须依靠群众,要搞群众运动,须有“优秀分子为中坚骨干”,否则革命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只要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人才,他就引为知己,建立起革命的情谊。

1923年8月,刘伯承担任川军第一军第二混成旅团长时,因在大足同黔军作战,大腿受重伤到成都就医,在吴玉章介绍下认识杨闇公。二人一见如故。

“在杨闇公的日记中,除了这一篇,还有不少篇跟刘伯承有关。”马英莉称,1924年1月4日,杨闇公又在日记中写道:“伯承机警过人……兼有远大志向,得与之交,我心内是快活的。”同年1月8日,他又高度评价:“与伯承论时局,他真是天才,颇有见解,使此人得志,何忧乎四川。”

1926年5月,经杨闇公和吴玉章介绍,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重庆地执委提出在四川“扶起朱德、刘伯承同志,造成一系列军队”的战略主张,决定在顺庆(今南充)、泸州一线发动武装起义,以配合北伐战争。党中央同意了这一计划,决定在重庆地执委内增设军事委员会,由杨闇公任书记,朱德、刘伯承为委员。

“川省现是最好工作之地,四川工作同志其刻苦奋斗的精神,更有为别省所不及者。”1926年9月,党中央对杨闇公和战友们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同年12月初,泸顺起义打响,历时160余天,最终虽然失败,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力图单独掌握武装的勇敢尝试而载入史册。

1927年3月31日,军阀刘湘与蒋介石勾结,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三一”惨案。杨闇公在惨案中脱险以后,于4月4日乘船前往武汉向党中央汇报,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

1927年4月6日,杨闇公被反动军阀割舌、断手、剜目后,身中三弹,壮烈牺牲于重庆佛图关。牺牲前,他宁死不屈:“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

“英烈已逝,精神永驻。杨闇公的生命虽然在29岁戛然而止,但他辉煌壮烈的一生,犹如不断升腾的烈火,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杨春说。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