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渝北区 “一社三部”盘活土地7万余亩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5-21 08:51:49 | 记者:栗园园 | 编辑:肖福燕

 

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村民们正在采收成熟的沃柑。(摄于三月三日)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5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成片的柑橘林中,还有些许金黄的果实挂在枝头。

今年的柑橘采摘已基本结束,新的生产准备工作即将开始,除草、打药、保果……诸多农活让农机队队长王斌忙得不可开交。

“现在农活比以前更加精细,但土地经过了宜机化整治,有机器设备助力,干活比以前轻松太多!”王斌说,2019年返乡后,经过村上的农机培训,自己已成为一名职业农民,不仅收入有保障,还能照顾家庭,这背后全是“一社三部”模式推行的功劳。

王斌口中的“一社三部”模式到底是个什么模式?

渝北区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杨林川介绍,2019年,渝北区依托“三社融合”,并结合“双十万”工程(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期间,探索出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的组织模式,(即“一社三部”),以破解农业生产中土地、资金、流通难题。

当年,包括大盛镇青龙村在内的9个镇、12个村试点成立了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村民纷纷以土地资源入股,由区农业农村委和供销合作社带领专家到各地考察,确定产业发展规划。

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后,全村土地得以集中使用,由生产合作部统一开展宜机化整治,并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负责。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种子、化肥等一系列农资,则由供销合作部负责供应,后者还承担了农产品销售工作。

杨林川介绍,村民以土地入股时,还可视情况,以相应资金入股,形成一个“资金池”,由资金互助部统筹,用于产业发展配套建设以及合作社成员的资金互助,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土地宜机化整治后,我们给村民留出了粮食、蔬菜种植地块,此外统一种植了中熟、晚熟柑橘品种,目前发展到了2350亩。年初,合作社还拿出100多万元给社员分红,每股约分800元。”青龙村党支部书记黄志说,“一社三部”模式解决了此前无人种地、种地成本高、产业管理不到位、产业效益低等诸多问题,村里的撂荒地现已全面消除。

产业的发展,还催生了一大批职业农民。青龙村的罗光全此前种植柑橘3亩多,每年毛收入不过1万余元。如今村上统一发展柑橘种植后,他成了一名管理技术员,年收入提高到4万余元,年底还能享受土地入股分红。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渝北区已建立起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53个,覆盖全区60个村,入股土地面积达到73440.66亩,惠及农户1.7万余户。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