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生态农场的“亲耕者”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5-21 08:43:50 | 记者:赵伟平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生态小农CSA”实验负责人朱艺:

生态农场的“亲耕者”

朱艺在田地里耕作。(受访者供图)

她的亲耕团队种植庄稼不施化肥、农药、除草剂,不用塑料大棚、地膜,不外购养殖场的粪肥,基本不翻耕、不除草……蔬菜还未栽种,20多个家庭就提前支付了一年的菜钱。

这个不同寻常的“亲耕者”,就是“生态小农CSA”实验模式负责人朱艺。

朱艺从小生活在长寿区洪湖镇,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有一个梦想——回农村做些事情。

朱艺46岁那年,和26岁留学归来的女博士石嫣通了一次电话,让她找准了干事业的方向。石嫣从国外带回来一种全新的农业产消模式:社区支持农业(CSA),即让消费者与农民直接对接,前者通过提前支付食材款预订农产品。

到石嫣的农场多次考察学习后,2009年,朱艺在洪湖镇坪滩村流转了50亩地开始亲耕。第一年种地,由于经验不足,她亏了10多万元。

“我虽然亏了钱,但还是想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来,希望生态亲耕者在生态种植的同时能够有合理的收入。重庆是山区,以一亩三分地的小农户为主,他们绝大多数和我一样,缺乏生态农场的生产与管理经验,但他们却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实践一年并与农民多次讨论和认真思考后,朱艺决定探索在地化的“生态小农CSA”模式。

“生态小农CSA”即是在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基础上,结合重庆小农实际,因地制宜,以一个农家两三个成员为单位进行的生态农业生产和产消合作模式。

为保护土壤的生态系统,减少繁重的农事耕种,朱艺的团队进行了10多年的自然覆盖免耕生态种植技术实验:在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基础上,土地无需刻意翻耕,田间的杂草在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情况下,任其生长,既充分利用太阳能生产绿肥,又起到了覆盖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收获后的作物秸秆也不焚烧,就覆盖在土地表面,以便保护土壤微生物系统、提高土壤肥力。

相比种地,建立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对朱艺来说挑战更大。为让城里人接受生态小农CSA模式以及这种模式下栽种的生态产品,朱艺借助一些公益活动,宣传推广生态农耕与生态食材的重要性。经过不懈努力,慢慢赢得了不少城市家庭的信任。

“这种模式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建立信任关系,没有中间环节,消费者就能享受可靠的食材和优惠的价格。更重要的是,产消双方共担农业生产的自然与市场风险,共享健康生产方式给双方带来的益处,促成安全食物社区的构建与发展。”朱艺说,在她的带动下,周边不少农户也渐渐尝试“生态小农CSA”模式。

朱艺接下来打算开设生态农学培训班,定期给愿意投身农业的青年创业者以及小农户讲解“生态小农CSA”的生态种植理念和经营模式,也让更多人吃得健康安全,让土地更加生态可持续。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