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支教的第一次家访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5-10 07:06:06 | 编辑:李平

赵恒喆

“奶奶,老师真的来我家了呀!”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身影,在贴着数张窗花的玻璃后面跳跃了几下,飞快地跑下楼,跑进了屋前的梯田里。奶奶闻声,放下手中的农活,疾步走进屋里,呼唤四个孩子端出山果与山茶,以山里人家的最高规格来接待。

支教的第二个月,我和同事去武隆区后坪乡白鹤村小雅家家访。白鹤村是我向往已久的,因为它总让我联想到星空。每个夜晚,我在教师宿舍楼静望对面山丘,没有强烈人造光的白鹤村,与深色的天空融为一体。每户人家隔得很远,百十户人家燃起的灯,在山雾中若隐若现,像极了夜空中的星星。

临行前,有前辈说:“孩子们为了让老师来自己家里看看,往往会‘谎称’家很近。他们说只有半小时路程的,你至少需要走一个小时。”果然,小雅口中“半小时就能到”的家,我们用了半小时车程与一小时步行。但我们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小雅往返求学是全程步行。

在这里,家访就是从山腰走到山顶,从水边走到云端。这一天飘着小雨,走在缭绕着云雾的林径中,流水潺潺、鸟鸣幽幽不绝于耳。溪水旁丛生的翠竹,怪石边滴翠的蒲葵,像是隐士留下的手杖与摇扇;披着青藤,站在云气之上、独处悬崖之边的古树,宛若远眺河山的仙人。这一路虽然远,但身心并不感到疲惫,不知不觉就到了小雅家。

我随小雅参观了一下她的家,这是一个榫卯结构、有些年头的两层苗寨木屋。木门槛很高,进门即是客厅,正对着大门的,是一个摆满祭祀品、装裱考究的“天地君亲师位”。取暖很有特点,是一个单独的房间,地上挖了一个方形的坑,烧柴火。取暖的房间也是孩子们的书房,用作学习的一隅,墙上贴满了自我激励的格言与日常学习的计划,小雅向我介绍这些时,眼睛里闪着星星般的光。小雅年逾花甲的奶奶是一位了不起的奶奶,两个儿子与儿媳都在外务工,春节才能回来,她一个人要照顾四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幸而四个孩子成绩都很优异,对于奶奶是最大的慰藉。

家访结束时,我和同事提出和奶奶以及四个孩子合张影,奶奶摆着手不好意思地说:“衣服脏,衣服脏,我去换身。”她进屋换下了沾有泥土的草帽蓑衣与雨靴,换上了一套朴素整洁的布衣布鞋,还戴上金耳环与银手镯,这才大大方方地面向镜头,与我们留下合影……

十里林径百重泉,

三两人家云雾间。

山树应是多情物,

爱借流水寄花笺。

我写下这首《七言·记支教第一次家访》。之后,再在夜色下望向白鹤村,我便会联想到,这里每一盏如星的灯火旁,应该都有一两位如星般发光的老人、几个眼睛中饱含星光的孩子吧。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